撅坑撅堑网

前言休学从来不是真的问题,如果能面对休学背后真正的问题,休学会非常有价值。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工作十余年。我工作中遇见很多休学的孩子,他们父母急于需要帮助,常常陷入自我怀疑和过度紧张,往往做了相反的事

少年叶开的复学之路 | 全篇

少年叶开的复学之路 | 全篇

前言



休学从来不是少年真的问题,如果能面对休学背后真正的叶开问题,休学会非常有价值。少年



我是叶开一名心理咨询师,工作十余年。少年



我工作中遇见很多休学的叶开孩子,他们父母急于需要帮助,少年常常陷入自我怀疑和过度紧张,叶开往往做了相反的少年事情,不仅没有促成孩子健康复学,叶开反而一而再方向错误,少年导致孩子复学失败。叶开休学后复学并不容易,少年因为休学往往不是叶开单一的问题,而是少年需要去帮助孩子成长起来,祛除背后深层的成长障碍,有一些甚至是需要重塑性格中需要发展的部分。



休学也是机会。一个孩子可以重新成长的机会。

善用这个机会,孩子会重新站起来,会修复积累已久的成长创伤。休学过程正确面对孩子的心理和人格问题,会为孩子未来打下良好基础。这些问题不会继续隐藏导致长大后爆发,在工作、婚恋重大议题上出现重大挫败。



帮助父母“看到”和“理解”到孩子,是我写这些文字的目的。本文也同样适合心理咨询师以当代人本/动力学的视角了解个案过程。出于咨询师伦理设置和保护隐私,文中对话案例细节均为虚构。



与其说这是我早期的一个青少年个案,倒不如说是一段结伴而行的生命旅程。叶开是初三学生,来咨询时已休学在家两年,厌学、自闭、社交困难。咨询了近一年的时间,从最初的不接受到接受,其间经历了沉默、对抗、反复,再到转化和再生。



从“自闭”到迈出家门,到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最后到重返校园。青少年叶开不仅仅是回到校园,同时还找回了他的能力,建立关系的能力,自我调控的能力。我会详细描述这个过程,便于父母了解孩子。



从点滴琐事中看到了孩子的信念与坚持,虽然很柔弱。在这段路途中,镜映他,接纳他,护持促成这些微弱力量,协助着他内在力量的蓄积,自主性的萌发……最终叶开不仅完成了复学而且是自内而外的伴随着毅力、坚强、韧性的同步启动,这个过程很曲折,但他挑战成功了。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涌现在我心里。



希望本文帮助到更多厌学、休学的孩子,成为这些孩子成长路上的助力。



1、 初见



第一次见到叶开的时候,他已经休学两年了。

他看上去很乖巧。

谨慎的目光里充满了一种洞察。

似乎能看穿很多事情……


叶开的妈妈脸色苍叶开而憔悴。无力地在诉说着……从初一开始,就隔几天不上课。开始的时候偶尔几天不上,后来次数越来越频繁,初三邻近中考的时候,他开始整周不去上课。妈妈每次劝说他去学校,他也是信誓旦旦的,并且提前准备,书包都整理好了,但是到了第二天早上,就不去了。。。

叶开听着我和妈妈的对话,目光在四处流散,但就是不看我。胸口起伏波动,说几句话便要大口喘气。当我把目光投向他时,问他有什么补充的,他说:"也没什么的,就是我妈瞎着急。我什么都能弄好的,她急也没有用。"

似乎一切都不是问题。

15岁的叶开,留着黑胡子,看上去像30多岁的样子。脸上流露出的不是朝气,而是一种沧桑。 他妈妈妈对我说:他们刚去一家有名气的医院看过,出了很多报告,诊断孩子有很多功能方面的问题,但是没有任何器质性问题。孩子后来死活不去医院了,说: “我没病。我不去。打死也不去。”

这两年,她用过了很多办法。

带孩子旅行,看中医,求过大仙儿,各种方法都用过了。但是孩子还是上不了学。



叶开妈妈没有办法,就找到了我。 她继续急促地诉说着: 小叶从小是奶奶和姥姥带着的,小时候很听话,很乖,学习也好。后来就越来越不听话,尤其是学习,从初一开始,去学校就胃疼,头疼。妈妈开始以为他是装病,是逃避。就跟他说,要坚强,要面对。后来发现,确实是真的头疼和胃疼。而且总是在家还好好的,到了校门口就发作了。



小叶妈妈越来越不能理解了。小叶爸爸说,孩子就是缺乏毅力,缺少训练,应该多挫折教育,孩子今天都是她惯坏的。

小叶爸爸曾经是一名军人,曾经一个人走过抑郁的时光。

他的成功方式就是逼自己。



孩子妈妈又抱怨道: 小叶休学在家的时候大部分时间就是玩游戏,睡得很晚,经常凌晨2点多以后睡,然后上午要到10点多才起来。别人说什么都不听。开始的时候,妈妈以为孩子是“网瘾”,后来发觉不像。他不玩游戏的时候,自己躺着,什么也不干,也不去学校。

我去询问小叶是不是这样。

他大段时间都沉默。

要说话的时候,胸口开始起伏,要用力的喘气才行。

无论我问的是学习、同学、还是他喜欢的事情,他都回答是: “没什么”,“就那样”。当我们聊到游戏的时候,他流露出猜疑的目光,游移着,似乎不知道说什么,但还是那句话: “就那样”。

他在医院里,量表测量他有抑郁,我也认同这一点,至少是轻度的。



抑郁,抑郁以忧郁和厌世心理特点表现突出,病人有凄凉感,常唉声叹气,对人对事物失去兴趣,常头痛,心烦,多恐慌梦,乏力,腹泻等,严重时,人会感到厌世,甚至有自杀念头。

抑郁还有一种淡漠感,就是你做的事情都“可有可无”。抑郁和抑郁症并不同,需要做专业的诊断区分。抑郁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根治,而抑郁症需要同时治疗心理咨询。



看着他们,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他们早点来咨询会更好。 父母怎样判断孩子是否需要心理咨询呢?

1:孩子出现成绩大幅度下滑,或者某一学科出现很大下滑,而这跟孩子平时成绩、表现不一致。

2:孩子明显表示出抗拒,或者说“学习没用”。

3:孩子在寻找“替代学习”的事情,比如“未来的职业规划”,跟他年龄段不相符。

4:经常说自己“很累”、“你们不理解我”之类的话。

5:一件学校里“小事”,就无法控制,或者借此不去学校或者“生病”。

6: 经常梦见“鬼”“僵尸”“被追赶”“战斗”或一些恐惧的情景。也可能经常出现梦魇反应。



这个时候及时做专业咨询,可以更早地帮到孩子,提高他们的学校的学习、生活品质。同时咨询的时间短、花费也少。 有不少父母认为:自己阅读教育类书籍或者参加几次培训就可以帮到孩子。

我的经验是:这些有时候有用,但是收效甚微。孩子的行为问题的出现,是一个长期与环境互动模式的结果,家庭模式不是短期可改变的。 “你知道自己改变有多难,就知道家庭模式改变有多难”。

做为咨询师,我的思考是:到底是什么让叶开休学,他坚持上学和厌学反复这几年内心发生了什么 ? 是什么让他最终坚持不下去了?他的身体感觉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2、工作联盟



心理咨询最重要的是建立工作联盟。



但这并不容易。



咨询关系开始在信任和担心之间冲突,不仅仅是孩子如此,同时还有父母。



初次咨询结束后第二天,叶开妈妈打电话给我:他还是那个样子!今天又很晚才起来!你说我该怎么办!电话那边传来了急促慌乱的声音,同时还夹杂着呼啸而过的汽车鸣笛声。



“你先别急,现在你在哪里?”我问。很多时候我来不及回复家长电话,因为平时也很忙还在处理别的事情也不能专心思考某一个家长的孩子问题,这一次恰好我有时间。



“我在上班路上。”



“你先安心上班,着急也不能让孩子起来上学的,今天你休息时间我们再谈”我说。



很多时候,父母会因为孩子上学问题陷入焦虑,这个情绪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和处理正在发生的事情,此时最好的办法是先冷静下来,等一下情绪过去,再理性的面对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态度。越是不被情绪影响,越有利于判断和做出好的决定。



中午,叶开妈妈打电话来了,说孩子不但还是以前的样子,今天也不准备来我这里咨询。 “我好好的,干嘛去咨询?”小叶说。



“我都说了是去上课,不是心理咨询,他也不来” 她觉得没有办法了。

孩子这个时刻不来咨询很正常。孩子处于回避期的时候正是急需要空间来调整自己。任何外在的干涉都会适得其反。内向一点的孩子,即使听父母的话来咨询,内心里也会排斥;外向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可能就会直接和父母抗争。



“你先休息一下,平时你做什么,孩子比较听话?”我问。



“我下班刚回家,他就粘在我身上,这个那个的,哎!你说吧,这孩子,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这样了,其他方面都好,就是学习,愁死我了。不上学。”小叶妈妈抱怨着。



“我希望和他再见一面,你可以说你来咨询,你说你来我这里学习如何沟通,让他陪着你,你说你自己下班了一个人来晚上害怕。”我给她一个建议。

如何让孩子接受心理咨询,确实是困扰父母的事情。孩子为什么不来咨询,大多是孩子不了解咨询,所以他也需要体验、感受,自己来判断,一般是孩子做三到五次咨询,再自己决定来不来是合适的。

也有孩子在反感父母时期,认为父母给他找老师是“治疗自己”,会很叛逆反抗,这个时候需要先以修通亲子关系为主。

孩子判断和直觉一般都是不错的。相信他们就好。孩子不来咨询,父母怎么让孩子开始体验咨询呢?

我留意到很多孩子害怕“被认为是糟糕的孩子”“被认为是有病的”,这个担心和恐惧会让他们不敢去咨询,因为被证明是这样的孩子,比他们生病还可怕,他们宁可自己扛着。

这样的孩子在家里,往往是父母比较爱面子,经常打压孩子的尊严。还有一种孩子是羞耻,觉得自己有问题很羞耻,其实这正是问题所在,面对问题不能借助我资源和朋友资源,本身核心存在人际关系问题,他们来咨询困难也最大。

“打死也不能说出去”“说出去是丢人的”“宁可靠自己”,这些信念后面深深的是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



还有一种类型是内疚型孩子,他们自己受到了抑郁或者其他症状困扰,但是潜意识会觉得自己连累父母,更加不愿意父母花费给自己咨询。这就需要父母的支持和安抚。



有一些具体实用的方法可以促成孩子接受咨询。

1:可以直接告诉孩子咨询师是保密的,不会和父母说,会站在更客观中立的角度帮助孩子。很多孩子不愿意跟父母谈是因为以前跟父母谈了太多次都失败了,但是很有可能愿意找咨询师谈话。

2:父母可以说自己咨询,希望孩子陪着自己。(有些孩子其实是感受到的,有些孩子自己也在矛盾,即希望得到帮助,又怕咨询师帮不了他,再次受挫,所以不敢尝试)

3:直接建议孩子来体验3-5次,3-5次之后孩子自己决定。

4:父母自己体验3-5次咨询,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做咨询。咨询学到一些技巧可以和孩子互动,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变化,就更容易对咨询产生信心。(父母榜样的力量是最大的)

5:父母说自己最近找到一位老师,说自己和孩子的交流出现一些问题,自己要请老师指导,请孩子也陪伴一下,补充说明情况,这样更客观。

6:如果孩子怎么都不来,可以跟孩子商量:爸妈也不懂,得请专业老师才能帮到你,现在你要靠自己爸妈也支持你,如果过了XX天,还是不行,我们还得去约人家,你看可以吗?这样不断商量,逐渐让孩子接受咨询。



果然,晚上,小叶妈妈给我打电话,说孩子明天上午和她一起过来。



有时候父母很着急,希望我去家里帮助孩子,这种做法并不推荐。这个时期,孩子一般在消化和沉淀一些过去的创伤,如同舔着自己的伤口。这个阶段的回避是常有的,也是正常的,孩子需要空间去感受是否安全。过了这段时间后,父母可以尝试着和孩子直接谈去做心理咨询的事情。

父母本身不适合做指导教育,尤其是对青春期的孩子。 孩子大致经过回避期——情绪期——退行期——理性期,如果以前积累问题比较多,都会在此一起爆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父母一定要注意:退学、休学反应出来的问题是很多的。这些问题不解决,即使上了学也没有效果,他还会反复,学习效率受影响不说,自己也可能再次退学,因为背后的问题没解决。

心理咨询就是专门处理背后的这些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他自然上学,同时还伴随着其他社会功能的提升,交往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自己的目标自我实现等等。



面对不善交流的孩子,咨询师是如何和孩子开始谈话的?



3、一个小游戏



无意识的力量,当下,就是最好的选择。

他们坐在咨询室里。



叶开妈妈和我时不时说着她的担心,和她不理解的小叶的一些举动。叶开妈说话并不条理,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这是我希望的谈话方式,做为咨询师,越是从随意的语言中,越容易帮助访客发现问题所在。这是因为经过很多思考的表达修饰性越强。而越是随意自然的谈话,越是有暗在关键信息的蛛丝马迹。

答案都在访客的言语里。



心理咨询师往往在咨询开始不会主动多说什么和指导什么,这是因为咨询师不希望在未评估的情况下就随意发言覆盖问题的真相。一般来说,能够想到的答案访客都会想过了,咨询师需要根据说话的方式、语态等了解和反馈从而帮助访客。



小叶坐在那里,时不时看看妈妈。尤其是当妈妈流露出担心的时候。他似乎欲言又止。当我看向他,他又低下了头,问他什么,他也不说话。

好像一切都和他没有太多关系。

小叶妈妈一会儿说完了,轮到小叶的时间,我决定和他交流一下。



在一场谈话中,咨询师开始的时候尽量少说话,这样是不影响和打断访客的思路,还有尽量少干扰,因为咨询师自己的意见太多会暗示和引导访客的思路,尤其是一些依赖型较强的访客,这样会制造出假的表象,影响发现真正的内在的问题。



我说: “我和你做个游戏吧。”

小叶答应了。

我用9个纸条,分别写了9个主题,让他抽签。我说: “现在我和你妈妈谈论的事情由你来决定,你抽到哪2个纸条,我们谈哪部分的内容。”看到他抽到的结果,我和他都很惊讶,上面分别是:力量,和学校老师、同学的关系。

当看到纸条的内容,小叶眼神亮了一下,胸口起伏,长长透了一口气。



我为什么要和叶开做一个游戏呢? 第一次访谈中,我根据小叶的行为表现和他妈妈的描述做出了初步的评估,小叶交流很被动,几乎不愿意说话。

我采用这个方式是主动开始一个新的模式:激发他的主动和“他是重要的”的体验。即使他陪着父母来,我也是以他为中心的。

至于他选中的纸条,我也感到惊讶,他选中的主题,后来证明,恰恰是他的问题的核心。

小叶开始对我有一些好感,愿意和我说话,虽然说话的时候,很慢,很费力。



我问小叶现在身体有什么感觉?



叶开说就像是胸口压上了一块大石头,是黑色的,压得自己喘不过气。



这是身体感觉的语言性表达,很多心理因素会导致身体性感觉,这些感觉是真实存在的,叶开用一种形象化的语言直接表达了出来。石头、黑色、压一般是一种压抑和长期的压力导致的神经性反应,这种描述在咨询中经常很多见。



我继续问:和这个石头待在一起,会想到什么呢?

叶开说:想到了学校,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

这里我为什么这么问呢,是因为我看到他说话很费力,呼吸急促是明显有身体感觉的,所以我问他身体感觉的事情。



在实际咨询中,咨询师问这句话也是因为在场而感觉到,如果只是为了问而问,很多访客就会说:我没有什么感觉。之后谈话就会出现短暂停滞。他直接出现了石头,说明他受这个困扰很久了。



我说: “和你刚才抽到的这纸条的内容很相似啊!”

“是,我也觉得很神奇。”叶开用了“神奇”这个词。



回去后,叶开做了一个梦:梦见和几个同学在一片宫殿里探险,看到一个卷轴,闪烁着金色光,他过去拿了起来,他努力去看卷轴上的字,但是看不懂,突然,字活动了起来,扑面而来,变成了一条巨大的黑色虫子,盘在了他头顶上。

他吓得坐起来,从梦中惊醒。



咨询有很多时候会反复,很多时候,咨询室之中访客未必“感觉到”什么,但是改变在咨询室之外已经发生了。就像小叶,他的梦,是很有意味的。

梦是潜意识的语言,画面也是潜意识的语言,我会在咨询中用大量的解梦技术,很多时候通过梦工作就可以完成很多咨询。

但是这个时候,我们的工作联盟还未建立,解梦不是优先考虑的。但是我深刻的记得这个梦。这个梦让我了解了他内在的担心、害怕、纠缠。。。



叶开真的会相信咨询师吗?



4、父母状态



百般尝试无效,父母决心改变。



冲突引发的思考:越是紧急的时候,越是需要父母稳定。

这一次见面距离上次见面一个月以后。

这一次,小叶的爸爸也来了。

小叶爸爸和妈妈坐在咨询室里,气氛凝重。



小叶并没有来。



这是我第一次见叶开爸爸,他是一个魁梧有力量的男人。



“老师,他上学不上学我不担心,他只要能走出这个家门,我就千谢万谢了!他窝在家里,也不出门,也不见邻居,他都窝傻了!一个男人,怎么能这样!”小叶爸爸情绪很激烈。



“还有你,都是你惯坏了!”他冲着小叶妈妈妈大声说。



“你那个方式也不对,你多听听老师怎么说”。小叶妈妈一边抹眼泪一边说。



慢慢我了解到,叶开在家和爸爸大吵了一番。小叶早晨起来得晚,爸爸很生气,去掀被子,一向温顺的小叶暴怒了,大骂父亲,并用头撞墙,说要自杀。小叶爸爸也很冲动,继续激惹。妈妈见势不好,就拉爸爸出来了。



“他肯定不会自杀,他是威胁我的,他和他妈一样,就这样对付我。我了解他!”小叶爸爸余怒未休。



“你当时是知道他这个样子故意去刺激他,想帮助他走出来吗?”我问他。



这是咨询语言中的澄清技术,这样问有两个考虑:

1:当时小叶爸妈相互指责,处于矛盾中,他们之间现在达成一致相互理解最重要,这个时候其实用“替代性内省”的方法帮助小叶妈妈理解到爸爸——他这么做造成的结果是出于爱护,这样就让这个事件的冲击降低,不再持续影响两人关系。这个时刻,父母一致更有利于孩子问题解决。

2:我也想了解小叶的爸爸这样做的原因,看是否爸爸对小叶的表现有影响,这也是通过父母行为寻找原因的方式。



“嗯!是这样,我也没办法,就得激他。人,越激越有力量,他就是迈不过这道坎,他迈出来就好了。这个孩子我不是不管,他现在就是不能和同学交流,不会表达,也不出门见人。学习什么的我不担心,我就关心他这个人。” 哦,原来是这样。



这个时候怎么办?

孩子处于暂时的退行状态,会有很多幼稚的表现。他可能不说话,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莫名其妙地发火。会让父母很焦虑担心,这个时候,建议父母不要急于采取行动,有以下方法:

1、第一时间咨询专业咨询师。

2、可以先“停下来”。不采取任何行动,也不说教,去留心孩子在什么时候开始有情绪波动 或者行为冲突,比如出了什么事,你说了什么话等等。

3、父母不要轻易像小叶爸爸那样激惹孩子,这很危险!



“这个方法起作用了吗?”我问小叶爸爸。这是促成其反思的问题。



“没用!这不找您来了!”小叶爸爸回答。



“他为什么不起床呢?”我问小叶妈妈。



我问这个是有原因的。根据前面的评估,叶开此时处于一种轻度抑郁和焦虑状态,内心是痛苦的。但是这个痛苦又得不到理解。父母也处于自己的焦虑之中。

我直接告诉他们原因,他们未必相信,所以我决定询问对孩子理解多一些的小叶妈妈。



“这……”叶开妈居然愣了一下。 “他是不是很难受?我也说不好,你说他懒吧?他跟我说他很难受,我也不知道了。有那么难么?”听到这里,叶开爸沉默了。。。



孩子自动休学,相当于一个社会角色,“学生”这个功能的失败,这当然不是一天形成的。孩子内心是痛苦的,但从表面看,他们有时会装作不在乎,有时通过思考其他出路来转移注意,这是他们采取的自我保护办法。

有谁愿意自己选择一条艰难的路来走呢?孩子生来简单,如果不是遇到了过不去的问题——大部分是内心的体验,孩子也不愿意自暴自弃,受人指责,也不愿意看到父母难过。



后来我了解到。小叶爸爸和他关系一直不好。小叶爸爸一周有5天在外工作,不回家。只有周末才到家。这个时候,小叶都不想见他爸,见面基本就是吵架。

另外,小叶爸自己小时候也经历过一些困难,他的秘诀就是:咬紧牙关挺着。显然,这些对他儿子没用。

我教给小叶爸妈一些和孩子相处和沟通的技巧,比如:给予空间,不过问他的事情。停止唠叨,更多的询问和等待等等。



同时,我知道,他们可能不会立即做到的。因为一个家庭模式形成是长年累月的结果,改变不是一日而就。对于孩子现在的情况,最需要的是他们稳定下来。



“更多的做好自己的事情,把自己照顾好。你自己每天学习,孩子会模仿的。比如你说你要考的证书,也可以开始学,越是这个时候,越是要稳定,假如你是孩子,在家休学,希望看到妈妈怎样做?”我问小叶妈妈。



“我还是希望小叶过来,我更尊重他的意见,他自己的选择一定是有道理的”。我对小叶妈说。



做为青少年咨询师,首先是要尊重孩子的意愿。所有的孩子都想过好的生活。他们这样折磨自己,背后往往有很大的隐情。

有的是他们知道的,一直未曾表达过;有的是他们也不太清楚,是暗在层面的影响。咨询本身就是重新建立关系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真诚、坦然地和孩子交流是一个好的开始。



咨询是人与人真实关系的开始。在很多实际咨询中,我发现孩子经常会处于一个孤单的世界中,他们看似或者沉默,或者开朗,但往往真正懂他们的人很少。



小叶能来咨询吗?请看下一篇:半年,是什么让小叶走进了咨询室?



5、静默



静默空间中的萌发,沉默是无声之语,沉默里,一切都在发生。



叶开还是没有来咨询。



叶开处于一个几乎没有空间的家庭。休学对于他来说是在恢复,这个恢复就是他独自在家,不需像以前进学校那样疲于奔命。

同时,他也拒绝了我的支持,他会视我也是“控制他”的因素,一并排斥在外。此时咨询是很难有效果的。他不来,我是不会去干预他的,因为,我相信他的力量,我也在等待一个机会。



心理咨询工作,有很多时候需要等待。



这个期间,小叶妈妈来做过几次咨询。一个是压力和焦虑,一个是家庭关系,我在这方面做了几次工作。她开始稳定了,等待着……不知道为什么,我对于小叶是很相信的,他如果真的能自己扛过去,我很开心,如果真的自己应付不了,他还会想到我。这些年,我深深感到一种和其他职业的不同,有时候就希望访客不来,那说明很多已经好转了。。。

孩子为什么会拒绝被帮助呢?



这个时期的孩子,一个方面是叛逆和成长的力量;一个是过去模式的限制,他在抗争。给予空间是最好的办法。

这个过程,父母会很难熬,原因有二,一是过去模式开始扰动;二是现实的压力,就是孩子学业问题。因为小叶来咨询得比较晚,这个过程就更艰难。

轻一些的孩子会接受咨询,就会有很多帮助。像小叶这种不来咨询的孩子,给予空间最大的好处是:等待孩子“自觉”的种子开始萌芽。如果他启动了这个部分,我就可以工作,加速这个力量的成长,促成他自我负责的开始。



小叶再次见到我的时候,是半年之后。



其间小叶妈妈不管怎么说,他的回答只有一个,就是:不想来。



小叶这次来,是因为过了一个学期,他又没能上学。



很多时候,父母会抱着一个希望,觉得孩子放松一下就好了,比如会带孩子旅行、会让他在家休息,有一部分孩子在父母的关照下会开始恢复能上学,但是还有大部分是不能上学的,即使上学,他们过去的影响和破坏上学的因素在就继续影响学习,比如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最好的办法是,父母约见专业咨询师获得帮助,做咨询评估再决定,是不是一定咨询,是不是旅行能调整等等。

这样父母了解到了孩子的客观的情况,可以综合选出最佳答案。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会客观的描述和表达这些信息,这是咨询师的基本修养。



在工作中,我确实遇见不少孩子已经重度抑郁、焦虑、强迫,这个时候我会第一时间建议父母带孩子去医院诊断,遗憾的是不少父母心存幻想,觉得不可能。

也有一些父母会觉得小题大做,觉得心理问题,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支撑过去。这要因人而异的,但我从事这个行业,还是基于安全的考虑为第一位。



“我以为休息好了,可以上学了。结果这个学期刚开始,我就去,开始几天还可以,但是不到一周就坚持不下去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小叶开始说话。



“嗯,我们可以一起看看发生了什么。”我领他到独立的咨询间,他妈妈则坐在待客室等待。



进入咨询室,还是沉默。



我心里也很着急,但是我明叶开,小叶不说话是有道理的。这样的沉默是他自主选择的。如果我说话了,他还是属于被动,从他进入咨询室开始,我和他之间就是一种新关系的开始。在这个关系里,我需要让他从被动变为主动。



这是一段难熬的时间。我虽然有很多方法帮助他,但是要经过他的同意,我能选择主动引导他或是等待。前者看似有效果,可是实际上往往是表面的,我要真实地和他一起。

我们两个人坐在咨询室里,静静的,听着钟表滴答滴答的声音。沉默,其实不是什么都不说,沉默需要我全身心的在当下,这只一种在场,这样的在场,访客会继续沉思或者表达。如果我不在场,访客会很容易走神或者是觉得无聊。



看着他满是心事地坐在那里却说不出话来,有那么一瞬间,我的心里闪过淡淡的忧伤,长叹了一口气。



他还在沉默着,是过去很多无奈吗?现在的是新的开始吗?这个沉默里有新的想法开始萌发吗?我不知道,我的沉默,是因为我相信他,他的选择一定是有原因的。



我们一起等待着。



“老师,要不您先说?”小叶终于说话了。



“你希望我说什么呢?”我问。



“额……没什么可说的。”小叶说。



“你希望我来说,就好像你在生活里见到其他的同学那样,你也觉得没有什么可说的,你也希望他们来说。”我说。



这是解释技术。是把当下的状态和情况描述出来,反馈给他,同时把当下和过去的情境链接,让他从当下体验到过去。



“嗯,是啊。就是这样的。”他开始活跃起来。



我们的对话终于开始了。小叶这次断断续续地说了一些事情。虽然听上去没有什么逻辑,也听不清他要表达的主题,我们的咨询就这样开始了。



小叶妈妈曾说自己要是不来咨询,孩子一定不出来。她的担心是小叶真正的感受吗?



小叶是如何自己开始自己见咨询师?



6、边界



你我心灵之间,隔着天空和海洋。



我看着个子高高的小叶,心里想着:为什么每次都是他妈妈陪他来呢?我问小叶妈妈,她一脸无奈:

“我不来,他不来啊。我这每天下班都到家就快7点了,再陪他过来,我要累死了。你说这孩子,怎么这么不省心呢!”

可是我和小叶对话的时候,却有另一个不同的答案。



我:妈妈和你一起过来,你是希望她来吗?

叶:她想来就来嘛,都可以吧。

我:一方面,妈妈来,可以陪伴着你;一方面如果自己来的话,可以自由一些。这个都可以,我是这样理解的。

叶:(沉思……)

我:如果是10分的话,这两者分配一下比例。

叶:……我自己来。这也看什么事儿。像今天出来,我就喜欢自己一个人。她跟我一起来……5分吧。

我:嗯,就是说,是一样的。5分和5分。

叶:……啊,不!

我:大约是6分和4分

叶:嗯。我是希望自己来。

我:那怎么不告诉她你的想法呢?

叶:没法说啊。她想来就来呗!



有这样一段话让我记忆尤深,那是在一段联想之后,他每次都说别人的事,几乎没有自己,对于自己的判断是模糊的,他说的是社会规则、他人的要求、说的是爸爸妈妈的期待,但是唯独没有他自己,我决定主动问他。



我:小叶,你告诉我,形容一下你是谁?

叶:(全身突然放松了)我……唉……我也不清楚……我……

我:(沉默)

叶开:我这个人吧……都说我比较要完美。妈妈也这样说我。还比较要强……(沉默)

我:(沉默) 叶开:……还有,我就是会不知道怎样跟人说话,不知道该聊些什么……

我:(沉默) 我:……你很有理智,会去做很多分析、判断,或者推测,可是却没有力量去完成。

叶开:嗯,是!(被理解的感觉)

我:你并不缺少计划性和理智,你缺少的是那种力量。就像你可以计划得好好的去上学,但是到了那一天,有一种无力感,让你退了下来。 叶开:嗯。

我:这样的无力感,在你的生活里经常会有。面对谁的时候会多一些呢? 叶开:还是要好的朋友吧。有的时候一些事情说不清。

我:比如? 叶开:沉默(1分钟)。有一次玩游戏的时候,一个朋友让我给他充值,我没有及时给他充。很多事啊,我那个时候,哪像他想的那么简单,我还没定下来……

我:你是怎样回复他的?

叶开:我最后告诉他过几天给他充。

我:好的。我们来体验一下那个场景。你扮演那个朋友,我扮演不同的说话者,你体验不同的感受。



很显然,小叶自己没有表达自己的想法,他在整个过程中似乎没有表达过自己真实的需要。而且在前面的几次接触中,我也发现,他几乎没有表示过自己的感受。



他好像“失去了这个能力”。但是同时,他又“特别懂事”,这个懂事就是特别“会思考、会计划、会解释”,但是这些“懂事”都是“空洞的”。



对于青少年咨询我侧重于帮助恢复他们自体的力量感和胜任感。所以我在咨询中多次以“你”的视角工作,并更多地运用场景活化技术,更多地去唤醒他的情感和感受的部分。

在描述中,小叶把谈话的内容自然地从妈妈转向了朋友。在亲密关系中,父母-朋友,是很重要的,小叶选择从朋友开始,这是他的力量最容易投注的地方。


角色扮演则有助于他从某些自己的“感觉”中走出来,去尝试新的可能。



通过接下来的几次咨询,答案很清晰了。小叶缺少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他“迷失了自己,不知道怎么交流”。



长期以往,小叶渐渐地“情感干涸”,感觉孤独,又不能表达自己的这种难过,得不到别人的人理解,在学校的人际交往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所以他会“累”,而且“绝望”。那么该怎样理解孩子的这种人际模式呢。



孩子性格形成有几个关键的时期,一个是3岁左右,还有一个是11、12-18岁之间,即青春期的开始。这是性格形成的快速发展期。这个时期出现心理问题是个好事情。

为什么是好事呢?

根据我的临床经验,这些心理困惑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新的成长力量的体现,一方面是过去某些旧模式发生变化的需要。

这是一个新的契机,是重新塑造孩子身上沿袭原生家庭模式破坏性部分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过去隐藏的“破坏性因子”将出现、放大,是修通的最好时机。

这个时期如果处理不好,会延伸至青年期,高中和大学,再之后到婚姻家庭,会隐在地影响个人的健康发展和其未来家庭的和谐。





小叶开始走出家门,咨询师是如何继续启动和巩固他走出来的力量呢?




7、萌芽



大树,小时候也很纤细弱小。



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力量,然而开始的萌芽是纤弱的。



我看见他,气喘吁吁的。

他说跑上来的,担心自己会咨询迟到了。

我说,你可以提前计划好时间,就不用这么赶了。

“地铁里,人太挤了,真难受”他说。

“恩,你感觉很不舒服,但是你依然坚持来了,还准时到了。”我反馈给他。

“嗯,地铁里那么多人让我很难受。我好不容易才来”。他答。



我知道有“自闭”倾向的孩子出门见人,特别是很多人,会有紧张感。这种紧张感是“自闭”的一种心理现象,会受到神经系统的影响,并不容易克服。但这样的“自闭”只是暂时性的,不是自闭症。



“在地铁里,挤在那么多人中间,有什么感觉?”我要跟他一起去体验那个感觉。



“啊,挤得透不过气来。还有那些人说话,感觉特别吵,很烦。”他回想着。



“很烦。”我回应他。



“嗯,就是很杂乱,感觉特别难受。”他继续回想着。



“然后你坚持下来,走出地铁,那个时候有什么感觉?”我需要关注他的感觉变化中不同的部分。



“透了一口气,浑身都湿透了,但是感觉空气好新鲜啊。”他说。



“是啊,你没想到吧。还有这么爽的时候,挤挤地铁还能这样锻炼身体。”我开玩笑。



“对,我也没想到,开始的时候我出家门前,觉得很难的。”他说。



“很多事情,去想是一个感觉,可能去做的时候,又回到这个感觉,甚至印证了这个感觉,可是还是会发现新鲜的事儿。”我反馈了这个部分,一个简单的诠释。



“对啊,是这样的……”他答。



我留意到了一个他一个亮点“走出家门”,这个过程看似很容易,其实是不简单的,一定是有一些推动他走出家门的力量,这些力量可以是念头、需求等等,我需要的是把这些通过镜映让他看到,并从中觉察。

上面整个对话就是围绕这个部分的。孩子不是一天就好的,这是一个需要积累的过程。



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的聚集、反馈就会让他不断看到自己闪耀的地方。终有一天,会凝聚成他的最好的体验,这种体验,上学、出门的好的体验感觉,一直内化在心里,以后也喜欢出去,就是“自体客体”体验。

一个人一天中感觉是流动变化的。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一天当中情绪有高有低,有好有坏。很多时候,我们希望有一个好感觉,这样就容易固着和失望。

其实,坏感觉又怎么样呢?面对它之后又有新的改变和可能。即使糟糕,也就这样了。对于孩子也是,他有高兴的时候,也有苦恼的时候,都是体验人生。大人需要尊重这个部分,允许他,信任他。

这需要一个过程。



小叶这次开始交流变得多一些。虽然还是点点零散的,但是没有那么僵化了。而且主动性也好多了。



小叶真的开始走出家门了吗?



8、走出家门



这次见到小叶的时候,感觉他神采奕奕的,充满力量。



“今天好累啊!” ,他说。但是看上去有掩饰不住的喜悦,那是一种充实的累,让我联想到了秋天丰收的麦田里忙碌一天之后的农民。



我很好奇发生了什么。



我:嗯?

叶:今天给同学装了一天电脑。

我:装了一天电脑啊,怎么装的啊?

叶:那个同学买了一部电脑。然后什么都不会,他知道我会装电脑,让我去他家帮他装。但是居然少了2根线,我又跑回家,去商店买了2根线,才能装好。这样来回就跑了一天。

我:这够辛苦的,你怎样发现那线的?

叶:我以前经过那里的时候,去买过一次,好久之前了。

我:你发现少了两根线,又想到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又找到那个电子市场,然后搞定了。

叶:嗯,是啊,好累!

我:可是你看上去很开心。

叶:嗯!是开心。帮助别人真的很爽!

我:这是爽,还有一些跟爽一起的那种其他的感觉?

叶:就是,虽然累,但是心里舒坦!

我:你很棒!这个装电脑的事儿好多人都做不了。

叶:其实很简单的,我做过就熟悉了,就会了。

我:你第一次是怎么样学会的?

叶:第一次我也不会,后来看了说明,查找了网络的一个视频。然后试着做,就会了。

我:但是你的同学觉得很难。他就想不到,而且这真的是很难,就像一道沟,挡在他前面。



叶:嗯。。。(然后说了很多很多话)



我的话:小叶今天谈论的这个具体的事情,我认为意义重大。这是他走出家门,是帮助同学的开始,虽然他感觉累。这是他的一个重要突破。



在“做自己”的事情上,他获得一个胜任的感觉。

我意识到这是小叶第一次提出来和朋友交往,自己去做事情,这个过程一定是充满了不易,也有他自己的决心,我希望他能全部表达出来。

这是咨询中的澄清技术,澄清有好多种,这里用最简易的。在不断澄清的过程,叶开展示了他整个努力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像一幅幅画卷展开,我看到了那些他努力的因子,他主动、助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看到了,把这个回应回去。

他就感觉到了。

孩子最难是迈出第一步,这是零的突破。这个过程就像萌芽的植物幼苗,需要护持,如果有打击、否定、无视他很可能会缩回去。这个时候家庭尽量给他空间,把守护的责任暂时移交给我,我会不断提升这个部分。等他这个部分长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耐受风雨了。

就像松树,长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在风雨下变得质地更坚韧,一个孩子有了韧性之后,回到家庭就会变得更凝聚、历练,家庭不再是影响他发展的地方,而是促成他更有主见和坚强。这也是大部分父母的心愿。

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他们希望孩子们听话、懂事,然而更是心底里希望他们坚强、自立。只是。。。很多时候他们自己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走出家门之后,叶开又遇到了什么?



9、一切是资源



《美人鱼》的隐喻

一切语言都是意识流动的载体。谈话需要聚焦于内容,而不滞留于内容。一切都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今天小叶进门时给我的感觉:胡子都刮了,变得年轻、帅气了;看上去朝气勃勃的。不少孩子咨询后会有一些变化,有的需要咨询时间长一点、有的需要短一些,但总体来看,会呈现螺旋式上升迹象。



叶:最近很忙,上一周我都在外面跑,不是半天就是一天。昨天和朋友几乎没停下来。逛庙会。然后去看电影了。还行。 我:哦

叶:看了一部电影《美人鱼》,刚上的。不错。

我:嗯

叶:是邓超主演的,周星驰做的导演,(描述电影情节3分钟)。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叶:一个是他们开发海洋,围捕人鱼那个,还有一个是女主角要被杀死的时候,邓超来救她,自己挨了好几枪。太惨了……但是那个过程挺逗的……

我:你最喜欢哪个人呢?

叶:邓超吧。他这个人不坏,心地善良。

我:他变化很快。从开始的时候那个小孩,没有依靠,没有安全感;后来用很多的钱去维持自己的感觉;后来他唤醒了。他找回了自己。他是怎样实现的?

叶:那个美人鱼,女一号,他喜欢她,所以就改变了。

我:那个像是外在的呼唤。 叶:嗯。确实是。他们还一起唱了一首歌。后来那个美人鱼也会唱了,她本来是去杀他的,但是后来就不想杀了。

我:美人鱼由杀手变成了爱人,邓超也变化了找到了自己,而这些在开始他们相遇的时候都是未曾发生的,好像是在一起之后,发生了很多变化。

叶:(思考……)确实是……

我:如果那个女一号和反派的女一号合为一个女人,邓超会怎样呢?

叶:那怎么可能。一个是要保护海洋的,一个是要开发的……

我:现实生活中可能啊。很多特点在一个人身上。

叶:(沉思……)确实是。电影有点夸张,现实生活中确实会有这个问题……

我:如果设想一下,电影中哪个人最像你呢?

叶:……好像没有

我:如果选一个最像你的呢?

叶:(思考……)嗯。。。邓超吧。



这一次小叶人际关系进展非常大。他开始和更多的朋友一起玩,而且用更多的时间走出家门,并享受到一定的乐趣。

这是春节之后第一次咨询。

我没有对他的人际关系直接交流。而是主要采用隐喻的方式,这是因为他喜欢谈的是电影,孩子喜欢谈什么,我就跟随谈什么,但是在谈话的过程中,会发现他本有的关注点,以及背后的他的暗在资源。

通过电影这个载体,我认为他描述的电影情节的是他自己内心的世界,我们在这个层面交流。



我对于主角的变化、自我救赎、力量等情节,以及对另一个客体——女主角的正反角色转变和他进行了讨论。在这一次对话中,我使用了聚焦情景、带动体会、和突出主体关系的方式。



这一次咨询是在咨询室中,但是他会带着联想在生活中继续思索。这些领悟对他是有启发的,咨询的实际效果往往在生活中体现。在生活中,如果孩子跟父母谈论他们喜欢的事情,可以耐心的听着,这是他们的内心世界。



有的父母会说:不知道孩子心里想什么,其实从来不是,是因为孩子跟你说内心世界的时候,你从来没仔细听过。多次错位之后孩子就不会跟你再谈什么了。



父母和孩子的交流,需要尽量在同一频道上。



咨询会一直顺利进展吗?



运用当下的一切。以实际关系作为桥梁,链接和提供改变的力量。



所有的犯错都是机会。温尼科特说过,妈妈做60分就很好。



我这一次去咨询室的路上,因为堵车迟到了,耽误了10分钟。想着小叶可能着急,我心里有些内疚。怎么办呢?我留意到,这也是可以和小叶工作的时候。

有学员曾对我说:那我可不可以创造一些这样的机会,让访客领悟呢?事实上,我们早晚会“犯错”,并不需要去“刻意创造”。

偶尔的错误会促进访客的适应能力,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他人总会有犯错的时候,容忍他人和自己犯错误,是一种能力。



我:抱歉,我迟到了10分钟。

叶:哦……没什么的。

我:刚才我迟到的时候,有什么想法?

叶:没有啊。

我:就是说,我迟到了10分钟,或者再迟到多一会儿,你会有怎样的感觉?

叶:嗯。这个看情况。如果迟到30分钟,可能就不好。

我:哦。那时候你会怎样和对方说出你的不满?

叶:啊……这个还真没想过……

我:(沉默)

叶:我会问: “你怎么来这么晚?”

我:好的,我们来做一个角色扮演。感受一下我们交流时候每句话带来的感受。

……

我:你刚才说,在你面对同学和陌生人的时候,经常会这样。或许面对冲突或不同意见,你会选择宽容迁就,但是时间长了,你就忍受不了了。

而这个忍受不了,正是你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你觉得自己迁就别人,对别人好,实际却破坏了一段感情。

你觉得是为别人考虑,实际上是拒绝了别人。而当你为自己考虑,并表达出自己的需求来,反而友谊得到了发展。

叶:是啊……从来没想过这个……

我:你和妈妈的交流中,妈妈理解到你多少?

叶:5:5这样的比例吧。

我:你和爸爸的交流呢?

叶:嗯……我们平时几乎不交流。大约是7:3。(7成不被理解)

我:你对这个有什么想法。

叶:……我没想过这个,你倒是提醒了我……

我:(沉默……)

我:好像你一直以来生活在一个不被理解的环境中,你在试图去获得理解,但是很弱小。在学校面对太多的关系压力,你选择了去保护自己。

其实你休学在家是为了保护自己,让自己更有力量,你也一直为此努力,比如你假期一直和朋友交流等等。但是可能其他人并不了解。

叶:嗯……确实是这样的……

我:就像在开始我迟到了,你很难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拒绝。在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经常发生。如果拒绝了,意味着会发生什么?

叶:就觉得不被理解。而且这也得看事。一般我不会拒绝。(绕开)

我:如果确实需要拒绝的事儿呢?(指导)

叶:嗯……(思考……)我会客观的告诉他……(此处陈述3分钟略去)。总之不能直接去那么说,那也太不合人情了。



如果不能表达真实的自己想法,就失去了流动的活力。很多时候,我看到父母会对孩子说 : “你看谁家孩子 。 。。 ” “你怎么这么大了还不懂事。。。”,或者是按照大人的要求标准要求孩子,这些都会使得孩子陷入苦恼中。

我记得一句话,“其生有时,其落有时。其长有时,盛开有时”,孩子就像春天的种子,种下去,自然会发芽、生长,在自然的环境下,他就会发展出适应自己的能力。



“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比父母做了什么更重要”。当代心理学的发展完全是可以重塑一个人的性格,性格改变了、命运就会改变。家庭都会受益。



当孩子陷入内心纠结中,表达真实的自己是困难的。



这是怎么形成的呢?



他们心里是“没有自己的”。他们所以走不出去自己心中的围城,是因为经常没有考虑自己,习惯牺牲自己,这样在交往中就会过多的考虑其他人, “当心里都是其他人的时候,就没有了自己,没有了自己拿什么来面对他人呢 ? ” 。

咨询是带动孩子共同走出来的过程。

随着关系的进展和确认,小叶心底的力量开始浮现。



请看下文:以梦为镜,浸入心海。





11、梦境



梦是心的语言,很多意识未曾开启,却早已在梦中呈现。

小叶提前10分钟来到咨询室。站在机构门口等待。他给我讲了一个梦。

这个梦,是他最近做的。

他坐在一辆平静行驶的公交车上。他的身边没有人,他在看手机屏幕上的游戏视频。突然,屏幕裂开了,像是一道线斩在上面,然后裂开。他吓了一跳,然后扔掉了手机。醒来了。

关于梦的解读,这里给父母的建议是:当孩子讲到一些让父母都觉得有某种深刻感觉的梦时,父母可以借助梦了解孩子内心情感状态,可以找专业咨询师来解读。

梦容纳的信息很多,一般不是一次两次谈话可以了解的,一般是5次左右。有一些访客需要的时间还会更长。因为小叶一直在咨询,他的状况我是比较了解的,这个梦用了大约3次咨询,每次咨询有20多分钟。



我:做在公交车上,你会想到什么?

叶:就是公交车,就像我平时坐的那种车,街道也是就是这样的街道,没有人,空荡荡的,好像就是我一个人……【沉思了一下……】

我:你一个人,公交车在平静地行驶。

叶:对,街道上也只有这辆车,公交车上只有我。

我:只有你,你身边也没有人。

叶:嗯,我在车上看手机,就是我常用的这个手机,我以前经常用它玩游戏。这次也是,这次我是在看游戏视频,突然我看见手机的屏幕裂开了,吓我一跳。

我:那是怎样裂开的。

叶:就是一条缝隙突然出现了,不知道怎么出现的。然后缝隙越来越大,然后整个屏幕完全裂开碎掉了。我把手机扔掉了。吓死我了。

我:手机裂开了,你会联想到什么。

叶:我想到不能用了,还有我爸爸以前摔过我的手机。他看见我用手机玩游戏,他不愿意我玩。他自己也经常看手机,回到家就是看手机、嗑瓜子、还躺着。

我这个时候是有一些自由联想:清空的街道、孤独的公交车、孤单的孩子,是他自己现在状态的写照。他现在生活中是依靠手机和外界保持联系,也是通过玩游戏自我调节,正如梦中一样。

手机游戏一个方面是他自己人际交往的状态,不真实的像是游戏一样;另一个方面也是他自己对待人生价值的感觉,是虚幻的、富有戏剧的色彩。

手机屏幕出现裂缝则寓意着这个模式开始打破、变化。还有屏幕往往有演绎、演示、展示的寓意,也意味着他开始改变自己对待他人的虚假模式,开始更真实的面对他人。梦对于每个人寓意是不同的。

我:我记得你一直是用手机来联系外界的,也是玩手机游戏和小伙伴们一起。现在它裂开了,你想想,有什么意味吗?

叶:……还真是!你不说我都没联系起来……【沉思】……对,我最近玩游戏都不感兴趣,也没有什么意思,那个太虚假了,还是一群小学生,也不合适我……【沉思】……

之后,他开始谈到他最近的生活,他开始在小区的健身房健身,也开始和健身房的人聊天,还是有一些紧张。他说咨询能否改成1周1次。说自己的时间现在安排满了,也开始忙碌起来。



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和前面的梦是相互印证的。这个梦的主题是变化。后来回想,裂缝也可能是他人际关系重建的契机。



梦是潜意识的语言,影响叶开的心底之谜到底是什么?

请看下一篇:梦中“心魔”





12、梦中鬼魂



梦是链接自己和内心潜意识的桥,不管怎样的梦,懂得了它,都是好梦。



小叶这段时间开始和我探讨梦。他说起一个小学时他记忆很深刻的梦。



那是他上5年级时候的梦。



准确来说是5年级上学期。



他梦见自己在一个黑色城堡。这个城堡是一座大楼。里面有很多楼梯。

盘旋而上的楼梯。

他沿着楼梯上行,这个城堡大约5-6层高,他上到大约第3层的时候,突然看见有一个“鬼”在上面瞪着他。鬼的眼睛是红色的,像是沾满了红色墨水的珠子,黑色的瞳孔。下半部是黑色的,看不清,但是个子比他高一点。他们对视了5秒左右,他就突然惊醒了。



小孩子经常会用一些特殊方式表达自己的梦,比如,鬼。一般出现这类梦的形象,往往寓意着某些创伤。还可能代表恐惧、抑郁等情绪情感。如果孩子梦见类似的形象,建议进行心理咨询,可以帮助父母了解一下孩子心理发展情况。有时候意识会隐藏一些内容,我们平日感觉不出来,但是梦却几乎都可以真实的反应自己的身心状态。

有几类的梦需要留意:

1:梦中出现了鬼。 2:梦里出现了被杀死。 3:梦里印象特别深刻,又感觉匪夷所思。 4:梦里出现了去世的人,反复出现。 5:其他让自己受到影响,心情不稳定的,对日常生活有影响的梦。



小叶说自己后来喜欢黑色,黑色的书包、黑色的衣服等。他一直说自己“挺正常的”。我还联想到,开始咨询的时候,如果是晚上,小叶妈妈一定会陪着他来,妈妈说担心晚上不安全。

他这个梦是发生在5年级,我让他回想当时的情况,他说各个方面都挺好的,包括学习也不错。但是从6年级开始,他开始感觉到在学校的压力,紧张、头痛。



我们一起开始谈这个梦的时候,咨询室气氛是比较紧张的,有点恐慌,这个也是他内心的恐慌映射出来的气息。当我们一起重新面对这个梦的时候,他会想到这个“鬼”,是一个穿牛仔裤、叶开衬衣的人。还会有其他的一些联想,说这个“鬼”会去杀死他,掐住他的脖子,让他喘不动气。



我留意到“喘不动气”和他现在时不时说话就会喘不上气是有一些联系。同时他自己胸口那个憋压的感觉,如同大石头一样的压迫感也是真实的。



心理咨询是怎样发生作用的?

从“暗在”到“明在”:当压抑的部分开始流动、意识到自己没有想到的内容,就会释放、转化这个部分。这是一种暗在影响明在的过程。在实际咨询中,我也会感同身受,我自己的信息和小叶信息会交叠形成一个场。这时需要我自身稳定、处理这些信息带来的影响。

同时再“净化后”反馈给访客。

神经的感觉很敏锐,很多是与心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有时候,孩子说害怕上学、害怕在路上的感觉,都是真实的感觉。我们以为是纯粹心理问题,过几天说不定就好了。

其实不然,身心是一体的。心理情绪情感如果长期被压抑、没有疏导,就容易造成神经的感觉失常。这是第一次伤害。

因为这个伤害,很多孩子因此否定自己、从社会环境中再采取过多的保护、面具等,这是第二次伤害。心理问题的复杂和隐晦就在这里。当开始真正的面对它,很多二次、多次伤害就不会发生。

我发现谈完这个梦后,他内心担心和恐惧部分开始有一些放松。



请看下回:潜意识的声音





13、潜意识的声音



改变从内而外发生,真正的改变,不是意识的,而是真实发生了。

前一篇探讨到梦,有很多没有表达的,这里补充一些内容,也是很多父母的疑问:



孩子怎样就是好了?

难道不是毅力、意志的事情吗?

孩子咨询发展的过程是怎样的?

为什么有的孩子看上去也遇到这样的挫折,他自己坚持一下就过来了呢?

我的孩子不能吗?



孩子的情形从外在表现上看,是看不出来的。这里举一个例子大家就容易明叶开。一棵树,如果它长到一定的年龄,外面风雨大一点、环境稍微坎坷一下,反而让有的树木质更韧实,但是有的树却容易断裂。孩子也是如此,不同的孩子,心理韧性是不同的,心理底色也不同,遇到同样的挫折,应对和变化很不同。

北方的松木比南方的松木更结实一些,年轮之间也更致密。



人也是如此。



同样情景,对有的人是“恰好的挫折”,对有的人是“创伤”。



树还很小的时候风雨较大,它可能就不生长,也可能会长的有问题。所以对孩子的心理评估很重要。很多时候,一个孩子看似很大,但心理年龄往往比较小。



那怎样的改变是真改变?



还是用树来说。



一棵小树叶子发蔫,我们让它鲜活起来,我们给它支撑,作用是小的。从外面叶子上洒水,作用也是小的。说教的意义是不大的,如果说教可以奏效,不会是这样的结果。

有条件的父母就会改变孩子生活环境,比如会给孩子换学校、换老师、换宿舍,这个时候孩子可能会适应新的环境,但是也可能几个月后又出现休学厌学,这个时候就要注重心理成长。



我的工作会有两个部分,一个是帮助孩子在新的土壤里呼吸,咨询环境这种新鲜关系体验就是新的土壤。

这部分工作是短期的,更主要的是和他一起发现未曾意识到的困扰、缠绕,这个疏通了,他的活力和希望就会出现,会表现为一些力量。

开始跟父母表达自己的见解、开始更有主见、或者开始理解别人,这个阶段是过程性的,还没有完成。

有了力量之后,他的抗外界环境干扰的能力就会提升,这个时候他开始尝试着走出去,还是会有小挫折,但是这个挫折是发展性的,叫做恰好挫折,恰好挫折可以提高一个人能力的。

这样一边有力量,一边开始应对挫折,就重新振作起来了。这个过程中,是从内而外发生的。

很多时候小叶就有一个感觉,我没意识到自己怎样变化啊,怎么别人对我的看法不同了?说我变化好大。

这个过程一部分可以意识到,一部分是意识不到的。一般是咨询5-10次(根据个人情况不同)后访客会有一些明显的体会觉察。

以前在意的敏感的,现在不怎么在意了,以前生气的现在不那么生气了,以前害怕的,现在感觉到可以胜任了。



当刻意去努力的时候,往往作用不大;当有了动力、力量再努力的时候,事半功倍。很多孩子看似学习问题,实际上涉及精力不集中、动力不足。通过加大学习时间去改变,有时候会更多阻碍他的发展,没有面对根本问题。



潜意识会有哪些线索呢?



1:各种梦。

2:生活中出现的失误,这些失误自己没有意识到,别人能看到比如语误、笔误、遗漏等等。

3:身体的感觉,比如查不出病因的身体不舒服、或者是某个部位不舒服。

4:某些情景的触发,比如看到一个电影、场景,听到某个音乐,心中有感觉。

更深层次的改变往往是说不那么清楚,但是内心很确认;又是完全自发、不依赖我的外在指导完成的。



请看回:梦的流动变化



14、梦会变化



梦会变化。



有时候,艰难,反而是在前进。



这次小叶来,是一个下午。



他迟到了5分钟。



我回想起来,他上次在走的时候,想改变咨询时间,我没有答应他。我和他谈,他对此有什么看法,他说挺好的,没有什么的。后来我跟他谈到他和其他人交流的模式,他开始渐渐认识到:他在和人交往中,容易逃离和自我决定。



咨询室中发生的一切,都是日常关系的缩影。小叶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容易逃离,就会把这个模式带到咨询室中,以前他也是这样,他经常上学遇到困难,就自己退了下来。

参加辅导班学习,也会因为一些挫折自己退了下来。 “逃跑”背后是有困扰他的地方。这也是我需要和他面对的。直接和他谈话,这个部分阻力太大,所以我决定跟随他谈他愿意谈的地方。



我们又谈到了梦。



他觉得公交车的那个梦不值得去探索。5年级发生的那个梦值得探索。我们再次回到了那个梦场景,他又重新开始体会这个梦,这个时候,梦中的图像发生改变:那个红眼睛的鬼变成了一个人,是个男人,叶开色上衣-破烂的、深蓝色牛仔裤、戴眼镜,大大的眼镜,皮肤叶开叶开的。



他没有逃离。



过了5分钟后,他感觉到头疼和眩晕。



我们暂停在了这里。



开始谈其他的话题。



这次跟以往不同,我感觉到他很真实,他鲜活的自己出现在咨询室中。我尝试和他谈论他那个不开心感觉,虽然他是拒绝的。

他说:都挺好的,但是在说的时候,跟以前相比,明显有了思考和迟疑。我好像感觉到,他所有的“好”都是假象,他没有情感在里面,同时也没有面对的力量。



他在临走前突然跟我说了一句话:有的事情是好的,可并不是全都是好的。



我惊讶,同时感觉到一种欣喜。



抑郁的一个主色调是失去活力。这个失去活力在语言表达上会给人以空虚、虚浮、或者飘渺感觉。好像是无奈、言不由衷的、不能实现的。

以前小叶在别人面前,是有一个“壳”包裹住自己的,这是温尼科特说的“虚假自体”,也是科胡特说的“代偿性自体客体体验”。当他见到咨询师,也习惯带着这个壳和咨询师交流。

很多孩子的问题在学校是看不出来的,他们聪明的大脑把自己伪装得很好,同学和老师可能还喜欢他,但是他们内心不这么感觉。

他可能感觉到这些都是他“制作”出来的“现象”,他可能一直在寻找真正的自己。也有的孩子已经变得对这些感觉模糊隔离,但是他们身体、或者学习成绩、或者记忆等开始出现变化。



一个人体验的世界是来自内心的世界,内在的体验是最真实的。

这次咨询,一个方面感觉到小叶有力量出现,同时也有他的自我否定和怀疑。这是不矛盾的,当一个孩子开始质疑和表达不满的时候,他是有力量的。



真正的疗愈在咨询室中会有什么现象呢?



请看下回:共面困境,意识的沼泽



15、穿越



穿越意识沼泽,面对真正的自己,需要一路陪伴和保护



这次小叶过来,穿得很年轻。



一改往昔形象。



看上去充满了朝气。



他开始主动谈一些事情,不太连贯,但是总能断断续续地谈下去。



我:我们有一次谈到,对于我来晚了,你觉得还可以。在跟其他同学相处的时候也这样吗?

叶:那我能说什么嘛?……不能直接表达。那样会不好。

我:会发生什么?

叶:社会上不能那么交往,那么交往会有问题。不能直接表达的。要含蓄还得有技术含量……

我:那你会怎么表达呢?

叶:(笑)我一般就不表达了……

我:明明是你的权利,你也不要了……我们做个体验吧。我来做你,你做我,你迟到了,看看我说的,同时也感觉一下是怎么样的实际情况。

(角色扮演……)

叶:这样的。感觉还真是不同!



这次咨询,小叶体验到真实表达的感觉,这跟他想的不同,他原先很多的设想开始松动。



他开始更多地表达自己。说自己其实在面对咨询师的时候,有30%是不真实的,对于和同学交往是50%不真实的。他说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是这样的,以前没有想过。



在要结束咨询的时候,他说他自己有选择困难症。



在交流的过程中,咨询师感觉到头晕、压抑、胃堵,有一种陷入沼泽的感觉。又是说不清的。感觉到一种无力感,一种面对包装不知道如何去打开,但是又感觉很浅的关系链接。



这是一种真实的体验,这个关系的体验也是彼此带来的感觉,同样也是他和同学相处的感觉,这种无力感是不断消耗他的。在咨询室中,这是过去情景的再现,是真实存在的。

我感觉到的这个部分,是因为我做为咨询师接受过身体感觉的训练,运用身体感觉去体会帮助他识别这个部分。身体和心理是一体的。小叶开始有明显的反应。他开始面对真实的内在自己,这是内外开始趋向一致的现象。



给父母的话。

1:孩子愿意谈自己的缺点不足,是自信的萌芽。

2:孩子愿意在父母、老师面前直接表达非攻击性的情绪不满,是身心健康的开始。只要不过于表达,是适量允许的。

3:反之,如果一个孩子一味要做好,要表现得很“成熟”。父母需要关注他的内心感受。内心的世界往往和外在表现不同。

4:影响一个人的,最重要的是内心世界,而不是外在现实世界。现实世界也需要通过内心世界去真正地影响一个人。

5:稳定的保护屏障存在于主观内心世界中。



内在变化了以后,叶开会谈什么呢?



下回:学校的困扰





16、明天



不为明天忧虑,活在当下。改变在悄悄的发生。



他走进咨询室,坐在那里,什么也不说。



我等待着他。



过了5分钟。



我:这次想随便说说,还是继续上一次谈论的话题呢?

叶:……随便说说吧,我也不知道说什么……

我:你也不知道说什么,或者是想到什么说什么就可以了。可以放松一点。

叶:我想起有两个朋友吵架。他们非要我来评理……哎!……

我:你处于他们中间,很难受?

叶:嗯。太难受了!

我:在学校里,还有其他类似情景吗?

叶:嗯……我想起来了!学校里也是这样。特别怕他们吵架。感觉到很无力,我不知道要做什么。以前还喜欢打篮球,后来觉得老有冲突,就不想打了。当他这么说的时候,我脑海中闪过一副画面:他父母在吵架,他在中间,无力的看着这边和那边,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当时你感觉到有竞争,那个压力很大,虽然你内心里是喜欢篮球和它带来的乐趣,那一刻有一个更有影响的念头出现了。

叶:……(思考)嗯……怎么说……我也不清楚……刚才有个什么闪过去了……就是那样很难受。

我:很难受,那个感觉。还可以想一想吗?

叶:……嗯。



这次咨询明显出现了一个竞争不能的现象。当他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小叶妈妈跟我说的一件事,他和他妈妈现在还一起睡。没有分床。我联想到咨询刚开始时,那个成熟的胡子男孩,还有他想到很多长远的事情。他父亲的愤怒。

孩子长大之后,需要和母亲分床。这对于孩子成长是有利的。

我建议他妈妈开始和他分开睡。妈妈开始觉得不适应,小叶也说自己一个人睡觉害怕,后来坚持下来还是分开睡了。

他说自己感觉到累,后来又说自己不愿出门;又说到地铁里好多人,自己不愿意见他们;后来又说到他喜欢晚上来咨询;说了好几种理由,但是一直有种说不清自己需要什么的感觉。这是他的真实感觉流动的开始。

小叶开始直接表达了,这个表达让我感觉到焦虑,为什么又那样了呢?但是另外一个声音告诉我,这是他越来越流动的表达开始。

很多孩子在咨询过程中,会表达一些内在焦虑,这个时刻,需要注意不被“卷入”,真实的流动是疗愈的开始。这个时候尤其需要咨询师和父母稳定、接纳的姿态,这是一个成长过程需要经历的。



小叶还有哪些学校的困扰呢?



请看下回:情感孤立的荒岛





17、情感荒岛



校园,学习成绩是一个重要的结果,更重要的问题是关系。



我们终于开始谈论学校的事情。



这是小叶从不说话,到开始一点一滴的说话,到后来走出家门,开始面对自己。现在,他心理发展到能面对自己主要问题的时候,这已经过去了半年多。这半年,他的各方面能力开始全面恢复。

心理咨询是一个全面启动的过程,这需要时间。

很多父母认为心理咨询一次就解决问题了,事实上不能,内心的问题非一日之寒,改变是长期连续疗效的累积,需要坚持下来,就会越来越快的改变。休学本身不是问题,祛除休学背后的障碍才能从根本上复学,并且不复发。

小叶开始有一搭没一搭地说学校。

我和他一起探索梳理了一下去学校上学的困难。



我:现在上学遇到了一些困难,我们感觉一下这个困难,看看各个部分占多少分。一共10分我们分配一下。学习压力,老师,同学,情绪困扰。

叶:……嗯……学习占3分吧……老师4分……同学4分……情绪得5分。

我:嗯,超过了10分了……也可以……算一下比例,学习占3/16,老师同学占8/16,情绪占5/16,大约是18%,50%,32%?

叶:……(思考)……嗯,差不多

我:想起老师来,能联想到什么?

叶:有一个老师,是个女老师。年龄和我妈妈差不多大。她批评我们,经常发脾气。我就是不知道怎么和她说话……

我:其他老师呢?

叶:还好吧……

我:这个老师如果调走了……你会觉得老师你可以接受吗?

叶:……(思考)我不清楚……

我:还有一些不太清楚的内容。可以想一想。这个老师,会让你想起谁?

叶:……想起我小姨。那个发型,还有衣服……她老指挥别人。

我:她指挥你,让你很不舒服。

叶:对!还有我表妹。太可气了!她总是在别人面前一套,在我这里一套。

我:比如?

叶:她回到家,就会让我去做饭。我做饭了,她就说我做的不好吃。说我不给她做饭。然后大姨就回来说我。

我:你给你表妹做饭?

叶:嗯,我和我爸妈住在姥姥姥爷家,我们家一个房间,还有小姨他们一家住在一起。还有姥姥姥爷,是个大房子,我们住一起。

我:小姨经常说你什么?

叶:说我懒,还有他们总是听表妹的。



咨询陷入了一个谜团。



我开始以为是他和老师的关系很紧张。后来发现不是,据说老师对他印象还不错。



开始表达的时候,往往这样。不过这次咨询有一个发现,他在学校的情况和家庭有直接关系。

孩子和老师的关系,类似于和父母的关系。孩子和同学的关系,类似于和兄弟姐妹的关系。从很小时候开始,孩子和周边的人际关系就形成了他长大后和环境互动的基础。

新关系的体验,过去旧有关系模式的改变,才是他需要面对的。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学习困难时候,忽略了这个部分。即使孩子暂时克服了学习困难,孩子人际互动的问题也是需要注意的,这可能对他以后的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



小叶在家中开始调整自己,他是如何改变自己的?





18、改变的开始



改变的开始。



咨询都是晚上6点到7点。至于小叶为什么选择晚上,我想这是他最需要的时间段。



他气喘吁吁的跑来。我看到这样,就让他先休息会儿。



我:跑来的?先休息会儿吧。

叶:我差点走过了。好累!刚看了一部电影,叶问3,看过就后悔了。

我:很多电影确实是这样的,今天你看完后悔了?

叶:对,特别是李小龙小时候拜师那个地方,基本没演什么内容啊。

我:你其实很想看小龙小时候,那个时候他怎么拜师,怎么成长的。

叶:是啊!





在我眼里,没有任何一句话是无用的。在这里,小叶谈论到李小龙,特别是小时候的李小龙,其实是暗指自己。这个时候他在借鉴学习,看看李小龙是怎么成长,怎么成为一个大师的。对话虽然表面关于电影,暗在是流动指向他的成长。



我:李小龙小时候也经历了一些挫折。他当时到处学艺,也吃了不少苦。

叶:嗯,是……(思考)

我:他当时也没有想到以后会成为功夫大家。好像当时就是去做,去流汗,慢慢的就有了一些结果。好像他会怎样也不是他能决定的,就是时候到了,自然就有了。

叶:对……就是去做。我最近去了我们小区一个健身房,我开始每天去健身了!我发现流汗特别好!特别……怎么说呢……

我:很爽!

叶:嗯!(看着我,笑了)。

我:刚才你谈到李小龙,我们可以想一下,李小龙如果当初拜另外一个人作师父,会是怎样的?

叶:他可能会和现在不同……

我:嗯!一个人经历了什么,就形成了一个结果。好像那个结果是一段经历的汇集,如果经历变化了,很多新的结果又开始改变。

叶:经历……这个怎么理解……

我:就像你,你休学在家,是前一段时间你的经历形成了,出了一些你不想要的方向。这也是一个新的开始,提醒你要经历新的事情,就会有新的结果。

叶:(沉思)……我要好好想想。谢谢您!





咨询的语言有几层涵义,一个是表面的文字流-信息流;还有一个是主体的声音,就是有深层的情绪情感等涵义;另外语言还有更深层的就暗在指向。

今天的咨询基本都是在谈电影,但是电影中“李小龙”其实是暗指小叶潜在的某个有力量的部分。我的工作是促进这部分萌发、生长。这是来自他自己的内在力量,只是他可能没有意识到。

我当时有一个联想是:他在积极的自我改变。同时这个时期又是敏感的,就像幼嫩植物的触须,遇到挫折或者风吹草动又可能退缩回去。



这个时刻也是孩子成长的“黄金时刻”,有咨询师在,可以借助这个间隙帮助孩子内心发展。但如果在原生家庭环境中,可能错过,并导致人生轨迹改变。所以,咨询师可以让休学期的孩子得到护航,让复学和发展变得可控,而不是变得“随机”。



除了咨询师的专业能力,咨询师身份也会帮助到孩子,这是因为。



一方面,咨询师的成长履历可以有效、较快的帮助孩子成长。现在很多专业心理咨询师也有高学历背景,一般也都是985、211或者国内外名校毕业,本身就会对孩子有一个榜样作用。

另外一部分咨询师往往是其曾经工作领域的精英有阅历经验,还有一部分咨询师经历过类似的心理困境,他们走出来后,就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



这个时期,父母的身份比较特殊,尤其是孩子是青春期前后,他们自我意识膨胀,成长方式之一就是从父母的管教中脱离,会表现为叛逆或者坚持幼稚的主见。这是他们自我认同需要的,也经常是矛盾的,现实具体问题和自我成长的冲突经常同在。



学校的困扰还有什么?



19、花开一念



新的模式开始,从被动到主动。花开一念,需要无数助缘和等待这一刻实现!



现在我和小叶形成了一个新的交流方式。



每次他来,主动开始谈话,我等着他说。



他从开始的没有什么可说,到逐渐有一些说的,现在有更多的可以说,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他开始真实地做自己的时候,就像一个开始走路的孩子,从蹒跚学步到熟练奔走。咨询提供了这样一个安全的空间,一个人的陪伴,他可以重新唤醒这些能力。

我们最近一直谈论他关心的主题:上学问题。



在咨询过程中,我一直留意这个核心目标。但是又要跟随小叶的内心体验状态。有时候现实状况可能会影响他的生活,就先处理一些现实状况。

待稳定了,再面对这个共同的目标。咨询在很多时候,我们虽然知道方向,但也不知道每一条路细致该怎么走,因为每个独立的个体都是不同的,这也是咨询有魅力的原因。虽然咨询师有一些经验,也是需要怀着尊重、敬畏的心去看着、去等待、去迎接的。



前面谈过学校的问题,还是很模糊。这次再进一步聊了这个话题。



我:你说在学校感觉到很烦。可以具体说说嘛?

叶:就是很烦……也说不清楚。(思考)

我:比如是什么时候烦呢?

叶:上自习的时候,就是感觉特别吵。还有下课。

我:那个时候感觉特别吵。是当时声音比较大?还是?

叶:声音确实比较大……我也说不清。

我:想象一下,如果他们都是静音的,他们还是那个样子,你会感觉到烦吗?

叶:……不是!是他们的样子,我看着就烦!

我:他们的样子……

叶:对,他们下了课都在说自己的。还搞小团体。他们打扫卫生,要我来做,他们为什么不做?还有班里xxx,素质特别低……我以前有一帮朋友,现在没有了,都不上学了。

我:都不上学了?

叶:对,他们是外地的。升初中有的就回家上了,有的就不上学了。有几个特别要好的。初中转班后,都是新同学,年龄都比我小,感觉没什么可聊的。就是聊游戏,那些小儿科游戏,没什么可说的。

我:你觉得他们小,你不屑和他们一起,时间长了,也感觉到孤单和被疏远吗?

叶:嗯。是这样吧。

我:那个时候你是留级了,留级这个事情给你一些影响啊?

叶:(思考)……嗯,就是不爱跟他们说话。也说不明叶开。

我:说不明叶开就不想再说了,然后越来越不明叶开,就这样循环下去了。当时一个方面你学习有一些压力,一个方面这些同学给你的支持也比较少……

叶:嗯!是这样的。

我:我记得你给一个同学修电脑,你说他不如你,我也觉得是的。好像是你擅长的看着简单,他们就未必觉得简单,还觉得难得很。你觉得难的事情,也可能他们会觉得容易。人和人很不相同啊。

叶:……(思考)

我:就是不相同,所以才需要说话。相同的话,我们都不要说话了,看一下都知道了。

叶:(笑)对!



虽然小叶说同学、老师对他的影响大,实际上还是情绪困扰。当与同学老师的相处出现了隔离、疏远,感觉不到来自他人的支持、温暖,就像是鱼儿离开水,花儿离开阳光一样。

这个内心的屏障需要去修通。一般孩子上学遇到的成绩问题,本质上并不是成绩问题,一般是情绪问题,情绪问题会引起以下表现:



1:注意力不集中 2:多动 3:情绪容易失控、容易发脾气 4:抑郁、消沉,表面上老气横秋、懂很多、玩世不恭



小叶会遇到”问题”,这些问题同时还饱含情感,咨询中是如何调和情感的呢?



请看下回:咨询中的情感交互影响。





20、共感



信息交互的空间,人和人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咨询师的专业,体现之一是敏锐的感知。很多时候咨询师不直接说出来,是知其叶开而守其黑。



小叶更多的开始表达自己。在咨询中,我努力去倾听,但发现自己听一会儿就要昏昏欲睡。



这个昏昏欲睡的感觉,是咨询中咨访互动带来的信息,是反转移的部分。



反转移是在咨询中,由访客非言语信息/言语信息,引起的咨询师相应反应。



小叶说自己不上学是因为当时有一丝感觉,后来这个感觉就蔓延,就不能控制,很烦,很腻。



他在说这些的时候,我居然差点睡着了。



我感觉这像是叶开开水一样,是一种无聊的感觉。



与我感觉不同的是,他开始有力量表述自己,并越加细腻。



在咨询中, “容器”解释了这个部分。有一种现象:当访客开始真实地自由流动他的意识,会“熏染”咨询空间。咨询师需要在这个“熏染”的环境中寻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式,促使访客从过去某种困扰中解脱。



给父母的建议。

在康复过程中,孩子越是让父母焦虑或者有一些感觉,可能越是好事情。这是他们真实表露自己的开始。父母这个时候需要注意的是:



1:给予更多的空间。 2:多用:你的想法是?你看xxx怎么办?这样的启发性问句。 3:多用:我相信你。



当我感觉昏昏欲睡的时候,我把这个感觉反馈给叶开,他说这就是他的感觉。很准确,就像是他内心的表达。

在这个时候,我体验的是他内心的某种抑郁的感觉。当一个人放松下来,愿意敞开自己的时候,对方可能会获得一个感觉,可能比较清晰,就是对方状态的反应。

而,当他真实地把这个部分和我谈的时候,互动带来的新的感觉被称为:情感矫正性体验。就是说过去的某个事情是蕴含情感的,当过去的模式重复,但是面对新的不一样的感受的时候,就会有过去体验的改变。



我留意到,叶开越来越多的谈到了学校。

虽然还是不那么完整,但是越来越多的细节开始浮现。

他的表达,也开始变得流动一些了,很多经过思考后开始表达。属于他自己的认可的表达对他很重要。

他在咨询中也谈到了一些生活中的挫折,只是看上去这些挫折都是流动的,他完全可以应付。



下一回:启发之梦





21、变化



变化总是时刻在进行。



小叶过敏了。



他开始谈自己生病的事情,谈的特别流程,我感觉自己要倾听就是他需要的。这促成了他自我表达的流动性,他开始更多的表达自己,可以自己谈20分钟,可以自主谈真正想谈的内容。并在谈话中如实地得到反馈。无论是好的、不好的,都是可以接受的。

我惊喜的发现。

他越来越接纳自己了。



咨询也是真实的人际关系,是一种更纯粹的人与人关系,这是关系型咨询的特点,这会让原本的关系中卡住的地方打开。

很多孩子人际障碍是在交流中卡住了,会无意识的想很多或者回避咨询师,很拘谨,这个时候需要在实际的咨询中自主流动和表达。一旦新的体验有了,咨询效果就发生了。



他讲一个新梦:梦见一群人追杀他,是一群杀手,有一个领头的拿着一把弩,他身上似乎有什么重要的东西。他跑到后来就没有路了,然后出来一群人想帮他挡住攻击,但是都被射死了。

他最后中了一箭,看见箭头穿出胸部,他就醒来了。



梦的自由联想:

一群人在追杀:我会联想到生活在一个紧迫的情况下,比较紧急。或许是上学这个事情。或许是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压力。

有一个领头的:会联想到有一些主要的事情在,这个事情在整个过程中比较重要。同时还可能是过去的一个主要事情。或者是挡在面前的主要事情。

重要的东西:可以联想,他有一个重要的东西。这个重要的是他在意的。没有路,意味着没有别的选择。

一群人要帮他,但是都死了,没有办法实现,意味着他只能自己去面对。 箭头穿出胸口,可以联想到有一些内心的事情被穿透,带出来。 被射死:与过去告别的涵义。



这是其中一个联想。

这个自由联想具有主观色彩,同时也符合当时的情景。梦的工作,除了自由联想还有其他的方法。

一般来说,一次的自由联想只是一些呈现,访客的自由联想更为重要。咨询师的自由联想在某些意义上,尽量要节制。在某些同频的位置上,有一些共生的内容,但是主要还是作为辅助的,还是以访客来确认是否符合。



现在很多梦工作是混合了各种方法的。往往有的时候有效,有的时候未必,作为参考来用。严格意义的梦工作则需要系统的训练,包括:记录自己的梦、如何回顾过去的梦。作为意识的某种状态来参考。



访客如果具有回避特点,在咨询中很难真实地表达自己。是可以通过一些载体表述,通过梦,通过电影,通过一些和伙伴互动的游戏来表达。

青少年可塑性很强,在表达的时候,某些新模式就开始生成,这是他们的资源。另外,促进流动性也是需要的,更多的表达,主体间我偏于主动性较好的位置也是适合的。



关系也是动态平衡的。当面对一个偏向防御、消极的访客,我有两部分工作:一个是关系上从节制向主体间偏移;一个是我在描述这个模式上,给予动力性的表达,使得其了解到这样做的意义。

比如小叶,他采用消极的方式就是他所能作的做好的选择:无法表述自己、没有空间、自己发展不出来。

而当他妈妈开始忙于自己的事情,开始更多的参与医院工作,并照顾老人,没有心思管他的时候,他的空间开始表达:他开始主动在家里做饭、照顾妹妹等等。这个空间的给予对于他来说是很好的。



青少年心理咨询,父母往往是采取了很多办法,有一些是适得其反的;有一些是相互抵消;有一些是有助益的,哪些方法是合适的自己往往看不清,也不确定。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了解到孩子的具体特点,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是很必要的。对父母的教育指导属于指导式咨询,一般可以根据孩子状态定期咨询。



指导式咨询特点:

Ⅰ:偏于提供建议、方法和指导; Ⅱ:侧重于建议的行为及行为观察等方面; Ⅲ:不涉及父母人格分析;不涉入与父母的动力学互动关系; Ⅳ:根据孩子的特点,给予阶段性、定期性的指导。



父母可以定期咨询心理咨询师,以获得相应指导性咨询。这也是孩子不咨询的另外一个办法。但是这个方案制定一般是在咨询师和父母谈话三次左右,确定了整个家庭关系、确定了父母特质、孩子特质、孩子问题起因之后确定。

这是专业的方案制定。我看到有一些父母希望得到一次方案、或者是通过看书学习、或者是通过课程学习就提出来希望拿到一个“金钥匙”,这是不现实的,没有一个孩子是相同的,也没有一个家庭父母是相同的,即使有的大致规律相似,但是具体也是不同的。



下一回:小叶在家中的变化



22、自主性难题



孩子自主性,只属于自己。别人越是替代和要求,自主感越会变差。



父母越是着急干预,孩子会陷入自主越来越弱的魔咒中。



小叶最近开始做家务了,他的家庭很大。他姥姥姥爷生病了,他在家做所有家务和做饭,还帮小姨收快递,帮表妹做晚饭,所有的都是他做。现在他觉得后悔休学在家,觉得不如去上学。





父母希望孩子能做事情,但有时候又看不惯孩子做事情的方式,觉得不如自己去帮他做,这是心急的表现。在生活和学习上,很多事情父母是替代不了的。

孩子小时候善于模仿,父母可以通过身体力行引导孩子通过模仿学习;但是在青春期,父母做什么并不容易引导孩子。这个时候父母需要给与孩子空间。

对于具体问题,孩子出现了某些行为偏差、某些关系障碍、某些个人情结,还是让专业咨询师来帮孩子面对比较容易。



父母给孩子足够的空间。

就是俗语说的: “不去管他了,孩子大了,管不了”。

这个时候有一部分孩子会得到恢复,自主性会开始萌芽。这个过程很不容易。父母往往需要面对自己的焦虑担心,往往这些担心又是很有道理的,比如学业。

还有的父母会急于寻找心理咨询师,希望咨询师很快搞定,这是不可能的,所有的心理过程到行为出现结果都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很长时间形成的,改变也不是一日之功。

心理咨询会加快这个过程,比如轻微的问题,一个孩子自己呆着可能需要半年恢复,咨询可以缩短为2个月。

如果是某些严重的问题,仅仅是给予空间不够的,一定要做专业的心理咨询。有的父母心里想着不需要看医生,带着孩子到处玩耍放松,但结果往往是:一年过去了,孩子在外面或者家里很好,提起上学还是不行。

那些过去存在的问题还依然存在,没有解决。我的建议是孩子出现问题,做不做心理咨询是次要的,第一时间找专业的咨询师做心理评估最重要,评估有几个好处,一个是可以了解孩子为什么出现了这个问题;一个是评估这是严重问题还是一般心理问题,这都是对孩子有帮助的。



小叶可以做家务,并担负起家庭中的一些责任,与他自主性提高有关。与家庭出现变化,以前具有支撑的、控制的角色出现换位有关系。

与心理咨询树立的新的主动模式有关。一旦孩子出现了这个行为变化,父母只是静静地看着就好,而不要急于表达自己。



事实上,父母经常会犯这个错误:给予奖励,急于肯定。这些回应里面暗含了过去的某些愧疚,或者时暗含了某些对未来的期待。

比如希望这个方式能让孩子较快恢复,回到学校上学。当带有这些部分,这个味道,孩子会察觉到,不是孩子本然的表达:他在自己可以做一些事情了。

父母要尽量做到中立和客观,如果发现自己做不到,还是建议约心理咨询。



小叶对表妹比较生气,表妹经常冤枉他。

有一次他做好饭了只是放在厨房,他表妹就说他没做,跟小姨告状,他觉得她奢侈,晚上还订餐去必胜客。

他对此好像更多的是一些不满,但也有一些担当的成分。



孩子开始表达不满,这是很好的事情,尤其对于一个内向不怎么表达的孩子。很多时候父母忽略了:对于一个偏向封闭孩子,他内心中一定有很多冲突、或者是负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平时是潜抑在暗处,不能表达,当他可以跟父母说的时候,一般是有一下情况:

1:他觉得面前这个人可以信任,能帮到他。(意识或潜意识的)

2:他自己有力量可以直接说出来,而不必认为说出来是羞愧的、或者不好。

3:一般父母越是有力量,越是稳定和担当,孩子就越容易表达。如果父母很容易动荡,孩子就会担心说出来给父母造成负担,不如不说。



一般规律是:有封闭的孩子,往往存在不安的父母,至少一方是。



每一个休学的孩子,背后都有一笔总账要算,其实这是一个清零和重新开始的契机,是重要的成长时刻。

我们的习惯就是太喜欢“好”和“顺”,其实改变和变化才是最重要的。强大的孩子去哪家长都放心,脆弱的孩子即使学业顺利但是以后也会遇到类似事件。生活毕竟不是一番风顺的。

甚至经常还有很多挑战。





23、无力时



越是无力之时,越是需要稳定自然。请相信你的孩子。



面对孩子上学问题,咨询师会有各种压力。



事实上,所有的咨询师都希望孩子尽快恢复。当咨询迟迟不能推进,咨询师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面对孩子不上学,咨询师容易潜意识里有希望他上学的念头,这个念头如果是压抑的,但是在咨询中因为需要接纳孩子,所以意识和内在就会发生冲突,这个冲突是没有意识到的,容易产生内疚。

内疚之下,就可能无意识终止咨询。这也是咨询师为什么尽量不和父母沟通交流的原因。



设置是为了保证在场中立性。

更好的取得咨询进展。



这样情况在咨询中经常发生,有时候咨询师无意识地推走了访客。



在前一段时间的咨询中,很多非语言的信息传递过来。



我留意到。



孩子需要这个接纳,他内心中以前是通过好好学习、做一个乖孩子,事实上这不是来自最心底的认同,而是为了获得认可,为了获得接纳,获得爱。

当这份爱有了条件之后,他自己就逐渐确信,上学是获得爱的一个条件。



如果遇到孩子休学和厌学。

父母会自然生出一种无力感。



此时,父母首先要面对这个无力。这个无力甚至会让人焦虑:这个孩子完了!明天怎么办!此时先要稳定,不着急采取行动,这个时候父母说什么,孩子都听不进去,此时孩子在情绪里,父母也在情绪里。

孩子想要确认父母到底是能不能接受这样“糟糕的自己”,父母很焦虑。这个时候父母和孩子很难相遇。



当父母稳定了,先接纳和允许孩子的状态,这个时候孩子会感到踏实和安全。过一段时间父母可以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谈心理咨询的事情。孩子一般也愿意接受咨询和成长。

好的体验带来好的结果。



当我发自内心的信任小叶,我发现更能听懂他,更明叶开他内心的孤单,当我尝试着把我自己这些体会告诉他的时候,小叶对我说:"我对自己也是很无力的!我也想好好学习,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提不起劲。想得好好的,但是总也做不到。"



这个时候我就理解了为何他每次都重复: 说好了去上学,书包都准备好了,但是第二天就很无力;计划得很好,很完美,但是都实现不了。



孩子内在的生命力投注不够,当目标和内在的热情脱离,动力就会缺乏,要点燃孩子的动力,就要真正的理解和明叶开他,这并不容易。当他内在的世界从孤独一个人到有人进入,才能唤醒沉睡的那个自己。

这需要很长的过程。

需要耐心和等待。



心理咨询有很多种,有的是从外部干预,真正的好的咨询是从内在唤醒孩子,这是持久的发展。

心理咨询从来不是治疗什么,而是激发和唤醒什么,是相遇、看见、转化的过程。尤其是对孩子,咨询更应是发展性的模型。



孩子低谷的时候咨询师怎么做。




24、低谷



当孩子在低谷的时候,他仰望的是山巅。修复是一个个矛盾点的修通。

小叶断开了一次咨询。

这是很重要的现象。在咨询中,出现了时间或设置的改变,比如访客改变咨询频率,改变咨询时间,不想在固定的地方咨询。这往往是需要咨询师澄清和面对的。这也是重要信息出现的时机。



咨询为什么要持续。



这是因为访客和咨询师的关系一周以内还会保持连续,谈话也会可以继续往深处谈。如果断开时间久,双方需要再次熟悉并且两周内发生的事情可能谈不完。

有人认为,我都没有什么跟你好谈的了,其实这个时候往往是意识到的问题谈完了,但真正的改变在访客意识不到的地方。



我们的头脑有一个怪圈是,自己是很难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一个说话经常不自觉的攻击他人的人,是意识不到自己说的话是会伤害他人的。



咨询也会起起落落,当面对自己内心中所有的感觉,可能会陷入低谷或者某些糟糕状态。这个时候,咨询师最好的方式是:稳定和在场。父母也可能对孩子失去信心,孩子处于症状中,也会有反复,这个时候父母的担心是不确定孩子会成为什么样子。



专业的咨询师会确认和评估,孩子这个时候是处在发展期,这个过程是摆动的。父母的担心和扰动,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进一步发展,有不少孩子是在咨询真正好转的时候,被父母强行终止。

就如同感冒治疗到一半的时候,看似症状加剧,实际是过了这个时期就会好转。

“ 当事物处于高峰的时候,就会走向下坡”,症状也如此,当出现反复的时候,痊愈的种子已经开始发芽。



小叶在咨询中开始变化,也很正常。



我:上一次你突然就没有来咨询,当时是想到了什么?

叶:……当时也没想什么……就是觉得没有那么多用,当时有其他事就没来。

我:嗯……你觉得没有那么多用……这个可以具体谈谈吗?

叶:……来的时候,就想谈什么,发现也没啥可谈的。

我:以前和其他人交往的时候,也会感觉到“有用”才去的吗?

叶:……(思考)……嗯,确实是,如果没用我就不去了。

我:然后发现很多没用的,就逐渐都不去了……

叶:对!

我:可是很多时候可能有一个预设怎样,结果去了之后发现了很多新鲜的想法和收获, 比如你从家来到这里,在地铁里,你会看到不同的人,听到不同的声音。你会有新的想法。

叶:(思考)……

我:很多时候我们会预设目标,这对于做事是很有帮助的。可是,唯独交往不是这样的。你可以尝试放松和自然一些,就当做这是一次交际。事实上,我们的关系,也是真实的人际关系。

叶:……咨询……原来真的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小叶这一次断开,恰好是修复的时机。

心理咨询为何要保持设置呢?

是因为访客突破设置的时候,就会显出潜在的模式,而这个模式恰好可能是我一直要帮助访客去发现和修复的。


小叶不擅长表达,这次行动的变化,给了我一个解释的机会。



写作的难题?



25、写作



孩子不是不能写作,而是他有很多冲突!



小叶这一次,谈到了写作的事情。他说自己很难写作文,最糟糕的是有一次考试,他作文用了一个小时还没写出200字。

他说:我的思维枯竭了,什么都想不到,想不出来。

我留意到很多来咨询的孩子,都有这样特点:作文写不出来。

这是为什么呢?



我:你说你写不出来,是所有的作文都写不出来吗?

叶:不是……是有一类。

我:哪一类呢?

叶:比如写和同学相处愉快的一件事……这样的题目,就很装,装的题目都写不出来。

我:那个时候你感觉很烦,不想写,但是题目又非得这样让你写,你感觉到很不真实,内心是冲突的,所以写不出来,对吗?

叶:对!

我:其他题材的作文可以写出来的,对吗?

叶:对,其他的题目写得慢,但是能写出来。不像这些。

我:其实你有写作文的能力,是那个冲突让你很难好好表达,卡在那里了。可以谈谈这个冲突吗?

叶:(思考)……

我:就是这个“装”,你会想到什么?

叶:……可能我也是这样的吧。我特别在意自己在别人面前的样子,会不自觉的留意自己怎样、怎样表现……

我:这样的情况,特别希望自己在他人心里留下一个好印象,但是有时候又会很累?

叶:嗯!(笑),时间久了,就不愿去交流了。

我:就不如自己一个人呆着,那样会更好一些。

叶:对!(笑)



一个孩子心理状态与学习成绩是有联系的。

很多学习成绩波动、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往往隐藏着心理困扰。

小叶作文不好很久了,他的心理困扰造成他无法发挥写作能力。



当他意识到自己在意那些冲突,他获得了一个领悟:他其实内心对自己“装”很反感的,这个反感表现在他会敏锐地看到其他同学或者老师的表现上,他会容易感受到“装”的成分并反复自己纠缠。这个纠缠是自己和自己的纠缠。

外面没有其他人,有的都是自己。



当一个孩子开始用“装”来应对外在的世界,这个世界其实和他已经断开。他会很孤独,有一些抑郁的孩子,是因为长期处于这样的孤独中,他们内心精神世界就像干涸的沙漠或者死气沉沉的幽暗森林。



长期处于这样“情感断流”状态,就会容易失去平衡。这个时候他们会采取一些无意识措施来保护自己:可能去打架来获得别人注意;可能去做坏事来展现自己;可能会沉迷网络游戏来获得同伴和归属感;可能会早恋获得亲密关系来对抗那个温暖缺失;可能会沉迷一些成瘾行为来获得刺激。



“所有的症状”都是生命有机体当下最好的选择。这个选择,可以帮助他们避免面对最糟糕的事情。

自己是无法完全真正的面对自己, “面对自己真的很痛”,很多访客都这样对我说。那种痛却是成长的痛,就像呼吸清苦的艾草的香气,虽然苦,但是弥漫着淡淡清香。



康复期间,该怎样面对孩子的“玩”呢?



“看电影”是友谊的载体





26、友谊



发自内心交往的朋友,是关系的萌芽。



小叶开始去主动交往朋友了。他从同学那回来,赶来咨询,说他们约好了一起看电影。



小叶经过休学,再次走出来,发自内心的去交往朋友,开始真实的面对人际关系,他开始有一些不适,这个时期我的主要工作是协助他适应和朋友的关系,并从中让他真实的表达自己。

真实最重要,尤其是孩子的交往,先有了真实的力量,再有真实的表达技巧。这是一个过程。



有很多父母擅长教孩子表达技巧,如果忽略了孩子内心的需要,就会造成内外的分裂:表面上一片和谐,内心一片荒芜。

曾经有一个孩子说,我过生日的时候,很多朋友在我家,但是我觉得那不是给我过的生日,那是给爸妈过的。

我就想安安静静的过,但是他们喜欢。他们邀请了好多人,而我要去“扮演他们期待的样子”。

小叶交往朋友,看似是一个小事,实际上内心走了很远的路。

这个时候,父母需要做的是允许而不是鼓励。很多鼓励是肤浅的和不够理解的。



叶:老师,下周去看电影。

我:是自己吗还是和同学?

叶:和同学一起去的。

我:那好哦,是什么电影?

叶:是XXX

我:你们是怎么约好看电影的呢

叶:就是谈着谈着,就一起说好了看电影。

我:开始见你的朋友也没想好看电影,谈着谈着就一起约好了去了

叶:嗯。

我:你看,跟你以前的预设的并不一样吧。开始你想着去见朋友,有一个主题,要做什么,但是实际上见了朋友,还会有很多新的可能。这些大部分跟你想的并不一样。

叶:(思考)嗯!。。。确实是。

我: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当你开始做的时候,可能有一个设想,但是真正做的时候又有很多可能。

叶:都是会变化的。

我:对!(笑)



这是一个协助小叶回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他适应变化的这个部分。他以前的思维模式开始变化,我帮助他进一步澄清了这个部分。

孩子的问题都是发展性的问题,我这样的问话其实是启发他,勇敢的去往前探索,打破原先的预设。



这其实是和上学一致的,对于现在的叶开来说,上学就是冒险,当他真正的内心准备好了他自然会去上学,这样不断积累微细的结构,适应变化,期待变化,整个咨询的方向是很清晰的。同时又贯穿在很多咨询细节中,这样促使他更好的实现自己。



咨询师会看到孩子在变化中的点滴,就比如这段新关系,咨询师会看到他成长的嫩芽,同时这个嫩芽是纤细柔弱的,咨询师会促成变化成长。

而现实中父母、或者是亲属朋友的建议很多时候是反向的,这个时候一句话可能会打掉这个幼芽,使得很长时间的心理建设无效。其中有一些话是需要注意的:



1:你看看,这么久了都还不能出去

2:看电影?你该好好学习。

3:你爱怎样就怎样吧

4:该怎么办啊。。。(忧虑的表情)



这些都是要避免的。



我在工作中发现,父母做好自己真的很难。

他们的非语言信息会准确无误的被孩子接收到。



下一篇:“作文”带来的启发




27、书签



一切都是孩子发展的资源。相遇可以有很多资源。



小叶又谈到了作文,他说:最近看到一个题目,是书签。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写。

很多时候,孩子谈的事情,往往隐喻一些内容,我要做的是把这些内在的部分促成浮现和表达。一个事情如果表达出来了就不是事情,卡在那里才是问题。

一个人面对问题的态度很多时候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态度背后暗含了解决问题的心理能量。心力不足,技巧叶开费。



我:那个书签,你觉得没法写。

叶:就是啊……不知道该怎么写。

我:你会怎么写。

叶:……想不到……我想了好久,也没写出来。

我:那现在,我们联想,书签你会联想到什么,放松点,想到什么都可以。

叶:贴标签……

我:贴标签?那会让你想到什么?

叶:就是他们有时候说话,根本不是你想的这样,他们就这样,想到什么就说我。

我:他们给你贴标签了?

叶:嗯……有时候不知道跟他们怎么说。就懒得搭理他们。他们不懂,有时候看他们太幼稚了。

我:你懒得跟他们说。

叶:嗯……后来就不怎么说话了。他们玩的游戏,我也看不上。就越来越不说话了。

我:他们给你贴标签,让你有一个不好的感觉,这个感觉在他们和你谈话之前会有吗?

叶:(思考)……以前也有……



心理咨询是促进反思性的。当小叶开始回忆过去对自己的影响,他获得一个新的启示:标签是自己给自己贴上的。

这个过程是他自己领悟的。当他明叶开了自己的这个模式,就会进一步思考和体会,然后在其中清晰自己是被什么挡住了,开始自我实现。



咨询有两个脉络:一个方向是促成孩子潜能发展,这是他内在的需要被看到的;另一个是梳理祛除影响孩子发展的干扰源。

这是当代动力学的咨询思路。孩子的自信、胜任感提升了,其他的困难迎刃而解。



孩子的发展性和可塑性很高,聚焦“问题”,会导致孩子自尊心受挫,问题从来都是不会消失的,人活着就是问题一直存在,如何对待问题,需要父母的人格参与。



焦虑的父母眼里,是惶恐的世界;抑郁的父母眼里,是死寂的世界;边缘化人格的父母眼里,是混乱的世界。

这些世界的投影会形成孩子初始的精神海洋底色。这些会随着时代变化,一代代累积流转,造成家庭的代际“轮回”。

真的停下来,并不容易。

成长还有哪些显示呢?

下回,不同的声音



28、表达



当孩子在权威面前自然的说出不同的声音,他已真正的成长。

很多权威型的父母喜欢“听话的”孩子,然而,这是孩子成长之路的阻碍。

当他们能够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被认可,真正的成长才会开始。小叶父亲跟小叶交流不多,他很少表达自己真实想法。



当他在咨询师那里表达很多想法并得到回应的时候,他开始了更多的表达。这是他真正建立关系的开始。小叶最近很活跃。

他越来越能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他开始将咨询变为两周一次。以前每次他请假都是他妈妈给我发信息,这一次他自己给咨询师发信息,并道歉。



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工作机会,就回信息告诉他:你提前告诉我了,我很开心,你这次请假一定有你要做的考虑,去坚持做你想做的事情就好的。



他回答我:我明叶开了。



这让我想起雏鹰离巢的时候会努力挣扎。这是为了脱离父母的庇护。小叶一直在家中受到家里的庇护,他开始自己走出来。咨询室和咨询师是他走向社会的桥梁,现在他已度过了这段时期,跨过了沟堑,要离开了。

他先离开家,然后离开咨询室,象征着他走向自己的天地。他这次咨询也是因为约见朋友,他开始有自己的空间,并努力去争取。他主动的和我发信息,也象征着他开始和父辈开始交流。



一个孩子的成长缩影几乎完全凝缩在一段咨询空间中,从相遇到相知,到一起走过艰难和成长,再到告别。

小叶开始跟我表达不同的意见,这是他自体稳定的开始,他“有自己”,这是最重要的。自信的孩子,其实是相信自己;自卑的孩子,总是不确定自己。

当自己不能表达自己的时候,命运总是悲剧的。当看着别人的眼光做事,谨小慎微,胆颤心惊,压抑止久就会迷失自己。



小叶这样表达自己,我很开心。



我和他走过了这段心路,我知道这对于他,是多么艰难和不容易。



孩子有不同的声音,那是自体的萌芽。他之所以发出这样的声音,因为他思考、表达他的姿态。他的声音可能很稚幼,可能很微弱,也可能不那么正确。

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开始发声, “只要开始表达自己,总有一天会到完善和成熟的技巧”。

做为父母,这时应看到、听到,如果不理解,可以问:你是怎样考虑的?或者是,这些想法是怎样思考来的?以一个探讨和交流的姿态。



交流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不同。





29、学校



主动谈学校生活,就离上学已经很近了。



学校应是一种舒适的生活体验。



小叶担心迟到



跑了二十多层楼到咨询室。



他谈到了学校生活,他说,学校里经常有让他分心的事,比如同学特别吵,他做作业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很不舒服。

我留意到最近小叶越来越多的开始谈论学校生活、学校遇到的难题,这些具体的问题开始一个个清理。



一般来说,孩子不去上学主要是有很多影响他上学的干扰因素,咨询师可以逐渐消除这些干扰。



我:那个时候比较吵,你会有怎样的感觉?

叶:感觉挺烦的……

我:挺烦的……这个时候会想到什么呢?

叶:……不公平……

我:这个可以详细说说吗?

叶:(思考)……说不太清楚……就是不舒服。

我:一种不舒服……这个时候会怎么表达呢?

叶:不表达……就是想想,没法说。

我:没法说出来,自己真实的想法很难说出来吗?

叶:嗯……

我:如果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来,那会遇到怎样困难?

叶:挺不好意思的……

我:那个挺不好意思的,那种感觉。

叶:对!

我:那是一种不自信和不确定的感觉?

叶:……嗯!

我:其实是那种不自信和不确定的感觉影响了你,你原来可以表达出来,但是这个感觉影响了你,这个感觉可能是过去带来的,既然它可以出现,也可以消失,但是我们要发现他是怎样出现的。

叶:嗯……

之后我们讨论了这个感觉的出现,小叶发现不仅仅在和同学谈话,而且在很多方面都有不自信的感觉。

我们很多时候看到孩子外在的表现,实际上他内在有很多这个表现的原因,一般来说,情绪是影响的最重要因素,过多积压的情绪就会导致他出现躯体反应,躯体反应则会进一步影响他的情绪和自信,这些会很大程度上干扰了他的学习。而学习成绩下降又会进一步影响状态。这是一个“魔咒”。



打破“魔咒”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让他领悟到影响自己问题的根源。当他获得了这样的领悟,会对自己的反应模式进行一个探索,会发现真正导致问题的原因。这样以后出现类似的反应,他就会改善和打破。



造成这类问题的原因一般有:



1:早年情景。比如一个冲击性的情景当时深刻影响了他。以后就会有一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感觉。

2:反复强化。一个情景发生了,孩子会反复为了应对这个情景做出努力,如果周围环境反应不准确,或者是负面强化就会影响孩子的表达方式。

比如某一次课堂上被批评了,他可能会积极回答问题以避免失败(这是良性的),也可能很紧张避免回答问题(非良性的)。遇到这类问题,家长最好请我来看一下。很多表面的表现可能和内心实际状况不一致。

3:忽视。我遇到很多父母忽视了孩子的问题。认为“他就是没毅力”或者“他就是懒”,这些武断的看法会阻挠解决问题,真正一个健康的孩子他怎么会“懒”呢?一定是消耗了什么或者他处于某种状态。



后面小叶是如何开始走上复学的呢。



下回:离别与祝福,一个人的路

30、告别



真正内心稳定,是面对未知的勇气。

飞翔,始于探索。

小叶和我谈话显得更轻松了,很稳定、很自然。他说自己还有2个月要开学了,这一次,他说:没有什么好准备的,我只是去探索就好了。

很多东西是未知的,但是需要我自己去面对。我听到这个话,心中涌起一阵感动。咨询终于到了我预想的位置,从开始,我就从他的自主性开始工作,一直致力于发挥他内在的力量。



这个力量出现是何等艰难。经过了不信任、沉默、自然、弱小的反复、不接受、接受和转化、再生起来。我看到了他的信念和发自内心的坚持。这份看似小小的品质,是点亮他生命旅途的灯火。



小叶说:我前几天参加了一个同学桌游,和同学一起玩更有感觉。后来和他们之间慢慢有感情了,就参加的更多了。

我说:是啊,有一些未知的,就这样开始,开始什么都不会,但是去了,很多就有变化,但是开始,不管怎样,都是允许自己的。这样。

小叶说:嗯!是啊。



两个月后,小叶开学去了学校,之后,他再也没来过咨询。



上学第一个月他曾经给我发过一个信息:老师,我暂时不打算依靠你,我想看看自己行不行,实在不行我再找你咨询。

我说:嗯,做你想做的事就好,我相信你。咨询也是为了你更好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都是支持的。



和他接近一年的相处,我的心里对他充满了感情。



每过一周到了他咨询的时间,我都会想起他,他现在上学顺利了吗?遇到困难可以面对了吗?

半年后,我问他妈妈,他现在怎么样,他妈妈跟我说:小叶已经顺利上学了,开始的前两个月,他过的很艰难,但是他总会想起老师的话,和曾经一起的那个感觉,他坚持了下来。



后来小叶,去读了他喜欢的专业。



几年后,小叶妈妈对我说:小叶经常时不时提起老师,说是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人。我听到这句话,心里特别感动。

眼泪要流下来。我想,这就是做为一个我最好的礼物,我如此喜欢这份职业的原因。



回顾整个过程,历历在目。即使到了多年之后的今天,当我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小叶每一次谈话情景都栩栩如生的在我面前,他的眼神,他的面容。。。有的朋友问我,老师,你的记忆真好。其实,我想说,我不是记忆好,我是当时用心了。所有用心的事情,都永远难忘记。



小叶从开始咨询,我就设定好了主要的咨询思路是培养他的自主性,这个过程中,有三条脉络,一个是消除过去的不良影响,一个是培养现在的主动能力,一个是对未知事情的支持和消除阻碍。

这个过程中,很多微细的力量就培养起来了,形成一个个结构,这些精神结构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刻就会发生作用。



小叶最后上学是自己完成的,他挑战成功了。这和咨询过程中的力量赋予有关。咨询中他每做一个小事,我都给与了镜映,当他一动就给予镜映,当他不动的时候,就给予接纳。这样“一张一驰”。有的孩子则可能需要上学后也咨询一段时间,也是可以的。



“所有的孩子都是想着自己好的,他们在合适的条件下,就会焕发生命的活力”。



给父母的话:

你们的孩子是你们的,也是他自己的。 他们面对世界无常的焦虑,请你们涵容;他们害怕恐惧的时候,请你们稳定。

他们在成长中会因好奇,而打乱你的生活,那个时候,请你们给他空间,允许他就好; 他们会犯错误,会不断跌倒,那个时候,你们相信他,支持他就好; 他们是独立的生命,不是你们的一部分,当他从母亲的身体离开,就是为了要探索和成为独立的自己。

父母的爱,是为了分离。是孩子一生的基色。 他们因环境、时代而生,他们有更好的适应能力。相信你们的孩子。 他们的未来,一定是父母想不到的。



补充说明:本文所出现的人物和对话及详细经过均做虚构。

作者:田凯

https://zhuanlan.zhihu.com/p/477607979

访客,请您发表评论:

网站分类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

© 2024. sitemap